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2012/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社会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没有好好守护菩提心的缘故,因为自私,我们宁可伤害别人,因为自利,我们宁可牺牲掉别人的权利!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们,将会因为自己所造的恶业,在不断的恶性循环之下,形成一切众生可怕的共业,此共业的呈现方式就是天灾不断,最后甚而导致人类相互残杀,玉石具焚!世界灾难的来源,皆因人人不守五戒、不修十善而造成。现在因为人人不守持五戒、不奉行十善的缘故,所以有这样多的灾难,根本问题就在这个地方. 因为众生所造的业,世界才出现种种的灾难。所谓“起惑、造业、受报”是有连带的关系。如果不起惑,就不会造业,也就不会受报。

佛陀基本的教诫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根据佛法,众生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表现在外的就是种种的矛盾与冲突。换句话说,世间的战争皆出自人们内在的矛盾-偏激的思想、不平衡的心理,表现在外的就是野战般的狂暴。烦恼的解脱就在行为上的自约束(戒)、感情上的净化(定)及思想上的纠正(慧)。

世间没有不杀生的战争,而杀害人类是人性中最恶劣的行为;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双方都会受到损失,而平民在战争中更是饱受战火的蹂躏。

既然大家都知道战争的危害,为什么还要起矛盾、冲突、战争呢?

正如我们已经提及的,佛认为“贪”是一切矛盾、冲突、战争的根本。放眼观世间,所有的战争无非都是利益之战---政治权力、土地、经济、宗主霸权等等。因为贪婪,世人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无视战争之祸害。

所以,只有消除了“贪婪”-------这个引发战争的最大祸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因此佛陀说“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的确,征服自己的贪婪才是世间最上的胜利!

《本生经》记载了释迦族和拘利亚族为罗喜尼河 河水而备战的情形。释迦族和拘利亚族一直共享罗喜尼河水灌溉田地。当时旱灾连年,罗喜尼河河水不足,为了争夺河水,释迦族和拘利亚族就在河流两岸备军而战。佛陀知晓后就实时赶到而询问他们:“汝等为何聚军在此?”双方答道:“世尊!我等乃为战争而来。”佛陀再问:“汝等为何而战?”双方皆答“为罗喜河水而战。”

佛陀再问:“此水何价?”双方皆答:“水价微不足道。”佛陀再问:“汝等为价微不足道之水丧命,值乎?”时释迦族和拘利亚族皆怕领会佛陀之教诲而放弃了战争。的确,战争无法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相反的它摧毁了生命,更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应该学习容忍、尊敬不同的文化与信仰,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和平需要我们大家的力量

世界的和平或战争,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世界;世界的局势虽然不是某个人就足以掌控的,但是如果我们大家都不关心,不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那么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世界的和平或战争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的。

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应该未雨绸缪,佛法的基本宗旨是和平,不单只是我们周遭的世界,也包括整个的宇宙。

而当发生争斗时,则‘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知此,则诤论自息。这是参透无常、苦、空、无我的以德止怨之法。

佛教导我们拥有祥和的心境,就有平静的语言和平静的行为处事。如果人类的心境祥和平静,那么世界就会是和平的。

而我们大部份人的心境都是处于不安、妄想的大漩涡状态,很少在短暂和宝贵的时刻把我们的心境沉静下来。即便是圣人,“圣人的心境是很真而且非常祥和平静的,但那些时刻几乎是很少,两只手指都算的出来。”而普通如凡人,自然是很难达到和平祥和的,但即便我们的心不能完全平静下来,只要我们向这个方向努力,就有减少社会暴力倾向或降低战争的机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断除三种身体的不善业

三种身不善业, 第一是杀生: 比如我明明知道它是众生...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

职业与信仰有冲突该如何处理

问: 职业与信仰的冲突如何处理?如何学佛? 宏海法师...

这七种情况下千万别杀生

世人吃肉,认为理所当然,就任意杀生,积集恶业,世代...

有两种不善的罪业是最严重的

相由心生,说的是很多人身上有业障,可以通过外在的相...

杀青蛙得蛙眼报—现实中的因果报应

09年佛欢喜日前夕,云门佛学院界定法师一行在湖南益阳...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

打猎的果报

隔壁的刘某吆三喝四,呼朋唤友,赌牌下馆子,拉帮结派...

少一个念头,则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不挂...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人生犹如一场战斗。不管是为了高...

谁愿作阿修罗呢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

我这么幸福为什么还要学佛

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工作这些方面的太多太多的担忧,...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顺境时要收心,逆境时要放心

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在的境界转变,或者喜欢什么,或者...

佛教怎样看待神通异能

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凡夫可得五通,出世的圣人有六...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

把心放大了,路子也就宽了

人的眼睛有大有小,胆子也有大有小,其实人的心也有大...

忘了关门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