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学佛修行文章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在云门寺方丈室后之假石山上,种了不少奇花异草。假石山本是靠后山墙而筑,地...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前,这妄想烦恼,人我是...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个先检查自己的行蕴,你活了这么多年,到底...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若人发愿往生他国净土,应当随着那方佛世界的那尊佛的名字,专心一意地系念,...

如何生起真实不退的信心

问: 弟子对念佛法门起初特别有信心,但是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慢慢地好像没...

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

问: 请法师开示,我们修学佛法以什么为基础和根本?是依三皈五戒十善呢,还...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 第二对于念佛...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的行为心即是念头,行为...

长者不在于年迈耆老,而在于修行的成就

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与众多比丘们聚集在...

修行人应该怎么面对是非

问: 我们在僧团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是非。请问我们修行人面对是非,应该...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问号:怎么样修行? 大...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在表面上,这样该怎么...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怎么办? 那就用你的心...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没有专门念佛。将来是...

许多人学佛很多年,连正知正见都搞不清楚

现在信佛的人这么多,出家人也不少。但是真正修持正道的人寥寥无几啊!为什么...

修行是细水长流,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

有一天去一座寺院觐见一位老和尚。到那里的时候,恰好方丈殿里来了一拨客人,...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进步,有时还觉得想...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

占察轮相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占察与世间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给出家人算,因为修行可以改变命运,这里地...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分成三种相貌,大分有三...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

修行人不要说狂话

修行人,别说什么你有真正的定力,你若想有真正的定力,一定还有魔,有种种的...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个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

研真穷妄名之为学

我们修行的一个重点: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盖能深造自得,则左右逢其源。那么我...

修行人在这个时候很容易着魔

过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学画画,他的画本来就不怎么好。有一次他平静地用心作...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

熏习的好处,我是自己证明的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你感觉你哪一样烦恼重,你就慢慢熏习,把你熏变了。...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菩萨的角度,他的目的是...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

早晚课要怎么做才能更有效果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何能坚持做定课?有没有...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欲六尘的。所以净土是一...

句句消归自心

祖师们常常教诲我们,要做到句句消归自心,如说修行。也就是把学法修行落在实...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佛好多年了,我临终能生...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但是念六字洪...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康、长寿、消灾、免难而...

作福不如惜福,悔过不如寡过

【原文】: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

用零散的时间来修系缘念佛法

我们常说,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愿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觉受念出来。我们每...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如沸汤滚滚,安能得一念...

参禅无秘诀,只要生死切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察我所通之一切法唯心现...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下...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功德力,前面两段讲到因...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

佛陀教父亲修行什么法门来报父恩

从人之常情来讲,儿子做裁缝,一定要做几件最好的衣服孝敬父母。儿子做医生,...

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我们现在有的人,你不要认为你家里的条件有多好,又有车子,又有这个那个。不...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问题,我们算不算精进呢...

菩萨修行六念,把念佛放在第一

如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又云:系念思惟因缘力故,得断烦恼,是《涅槃》义。如...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阿难说:我见如来三十...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先世所造的那些恶业重...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

【推荐】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

说到用功、了生死,何谓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讲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路...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说起跟佛陀结缘,当然造...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有修行问题应该怎么办

怎样增强信愿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课? 关于念佛、关于教理、关于修行等...

改过修行,终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时跟着做官的父亲在江苏,后同黄某结婚,因为...

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

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 譬如说:我右手边...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说你抽这十天做点好事...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应人天。 二 出家...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束后,在回向前,最好...

在家居士除了念佛,是否还需要阅读经典

问: 年轻的在家居士,除了念佛号,是否应该多阅读经典?弟子学佛不久,能否...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补相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来山出家为...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不是问这个道,我问的是...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于念无量无边的佛,往生...

修净土的人是专修好,还是圆修好

问: 有法师说,净密双修的功德最大,单修净土念佛法门功德小。但是又有另外...

静中有工夫,动中亦要有工夫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临终的正念。...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但是你有选择。你要种...

光有慈悲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引导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

怎样修习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能在内心真切地生起对三宝的净信,当这个净信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的...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一种禅定,都要进入初禅...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如果方向错了或出...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这位长者子很会讲述航海...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缘就是因缘),第二个是...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调伏的涵义很多,调伏你刚强的性格,要柔和圆融。不是讲调伏,要调伏到相应。...

不发愿不回向不诵经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吗

问: 每天一不发愿,二不回向,三不诵经咒,不上早、晚课,只念南无阿弥陀佛...

上中下根各自修行,都有往生之分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今天讲《西方合论》第九门的修持门第十个版块,也是...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不做,得不到什么好处。...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

至简至稳,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蕅益大师《弥...

「专修」和「杂修」的划分

善导大师讲的这个专修和杂修的情况,确实善导大师讲专修的五种:你要读诵经典...

一念熏修虽然短暂,但却是真实的力量

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佛陀就劝勉阿...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近善知识难,生正信难,...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的问题都要处理,无一遗...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像,他去行礼拜,得到只...

【推荐】《地藏经》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

《地藏经》每一品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生怎么样做?死怎么样做?平常时我们怎...

【推荐】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主任等,他们几个热心的...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经,诵《金刚经》,天天...

修行第一关,就是看我们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时代,佛陀与一位外道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公案。有一位外道两手拿着鲜花来...

如何教导妻子修行

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语吗? 净界...

不论你修行哪个法门,这四个心都至关重要

人的心很多。过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来,叫做五心不定,就是说你的心到处乱跑。...

为何要强调专修

建立信心之后,再看第二种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立信心。 当我们选择了...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们修行,当然在三宝当中...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生死大事,要知世间一切...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里不如法,那里不适意。...

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 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

禅坐时需克服两种情绪,防止两个偏差

打七到第九天,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大家...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大爱圆融?要放弃这男...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

修行四念处的重要

念佛法门与四念处 净土法门,于后汉灵帝年间已来中国!至东晋慧远大师赞扬于...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门。所有修行的法门不出...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给一句佛号就不管了?...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他用这两句话来表达...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你就依着你所学的教义...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

为什么想要修行的时候业障就来了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这以下无著菩萨就根据薄...

如何运用「一心真如」这个观法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须菩提尊者在观空的时候,是以一心为根本。他这个观法...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 初用功的难偷...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卫...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原文: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 这个...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公元七0五~七0九年)...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十种,皆云不作圣心,名...

【推荐】学道须具足五种正信

第一要信自己方寸中一个喜怒哀乐底主人翁,觌体与三世诸佛不欠一毫发。 第二...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 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好像又要入...

【推荐】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适合一切修行人

用力少而收效大,净土法门的这个特点是适合一切人去修行的。不需要说你非得要...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

定课多少不重要,但坚持很重要

当我们能够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后,不能够得少为足,要继续地往前走...

女人学佛须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净土,首先要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佛经多处提到,富贵人学道难...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从空性的角度来讲...

如何是念佛止观

念佛止观就是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何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当念这...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

修行佛法莫作容易想

菩萨曰: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其间不容丝发...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无动于衷并会寻求出离之...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有另外一个道友是独住...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平常修习...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问: 天人福报极大,为什么不能修行? 答: 天又分色界天和欲界天。欲界天...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行品》 这首偈...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精勤于道业,因此告诉阿...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段时间。我对她说:你为...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

珍惜这一生,让善根在这里增

大磬响起,开悟在即。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心。如果大磬一响,因为...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

净业者如何处理专修与圆修的关系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八个字很重要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说大菩萨有十种行持,可...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则仍不能将佛性发挥出来。 佛之教法约有二: 甲、...

做了恐怖的梦,就是不吉祥吗

【普眼现见主山神,得令一切众生,乃至梦中,增长善根解脱门。】 这位普眼现...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说道,在...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

六个步骤降伏自心烦恼

今天呢我们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最近的一些问题吧。那么很多时候微...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就是不断地在心里提起:...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资粮位、也...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在《...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

忙里偷闲亦在人,人生谁满百年春。送迎毕竟无时了,悲喜交煎逐日新。休念功名...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自己想要改变,...

傅大士:劝君常修十法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个禅七马上就要结束了,就在禅七结束之际,老天爷连续考验我们。随着气温下...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岁在河...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修什么法门。在我印象中...

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

在法供养里面,如说修行这是根本,也可以说七种法供的总说,后面的六种是别说...

为什么有些人越用功烦恼越重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师答: ...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知灵觉,你能下意识地想...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四岁...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从唯识的角度就是随顺它...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提心只是设定一个目标,...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国道上,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