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大安法师  2020/07/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修行波罗蜜的过程当中,常恒地不忘失菩提心。就是这个菩提心不能有忘失,更不能完全没有。你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都为魔业,更何况你没有发菩提心,那修行就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了。

所以发菩提心是大乘修行佛法必要条件。所以现在,原来讲受菩萨戒的情况,受菩萨戒不需要其他的前提,他就是有发菩提心的前提。你发菩提心,是菩萨的种性,你就可以受菩萨戒。受菩萨戒就表明你已发菩提心了,你跟未来成佛就接上一个因缘了。

原来我知道我们新加坡居士不敢去受菩萨戒,去年李文发居士带了一个头,去受了菩萨戒。一受菩萨戒他感觉到自己心性上的转变力量很大。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诸位,也发心去受菩萨戒。受菩萨戒的戒体不是尽形寿,而是尽未来际,生生世世不失去的。这就是让我们具有着修普贤行愿的一个心态,生生世世不忘失菩提心。

这样,你又在菩提心的心态当中,修行种种波罗蜜,就能够有很强的对治三障烦恼的力量,这就灭除障垢无有余,伏灭烦恼。一切妙行皆成就。伏灭烦恼,然后使他修行世出世间的大乘行,都能够得到成就。这是由于普贤行愿力加被故,也有你发了菩提心故。

这样他就在出世间,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诸惑就是在自己的烦恼里面,在自己的烦恼和自己的恶业里面。以及魔境,魔境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的环境。大家都是追求金钱,追求权势,追求五欲的享乐,好吃懒做,这些都是魔。

现在是法弱魔强的时代,现在这个魔境的力量越来越大。由于我们在这个魔的境界当中呆久了,还觉得它很正常,甚至以魔为伴,这很麻烦的事。所以修行普贤行愿,你得认证这些五欲六尘诱惑都是魔境,你得要从这里出来,你得要厌离,你得要对治,你不要完全地拥抱这个魔境,那你自己也一身的魔气,你也就是魔子魔孙了。

所以这个普贤行愿,在这个世间道中,这样的五欲的魔境当中,你要有解脱的渴望。这种渴望,就像比喻成你是一朵莲华,这个莲华,它是清净的,它在水中,但是它从水中长出来,长在虚空里面,所以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一个修道人,莲华的根,莲藕是在污泥浊水里面,但是你的莲华莲叶要长在虚空,不能同流合污。

当你长在虚空里面的时候,这个污泥浊水不仅不构成障碍,反而成了滋养莲华的一个养料。这就是即烦恼为菩提。所以修行普贤行愿,自己要像莲华出污泥而不染一样的,那样的一个洁净,那样的一种解脱,这就是指世间的解脱。那个污泥浊水代表世间的烦恼,你不著水,长在虚空,代表你得到了解脱。亦如日月不住空。

日月代表我们出世间法的功德,你的日月的光明出来了。但是你不能住在虚空里面,要无住。日月不住空,表明你得到了这个空性的涅槃,但是你还要不舍慈悲心,要去度众生,不能住在涅槃里面。所以我们常常讲大乘佛法,由于你有智慧故,不住生死,有智慧,你就离开生死;由于有慈悲故,不住涅槃,你要去度众生,这就是成就自他二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八法」让人防不胜防

沉浸在世间八法中的凡夫俗子,不可避免地在其中随波逐...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比供佛还大的功德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讲:俱胝那由他刹土,所有无量...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

舍利弗不成菩萨的缘由

释迦牟尼佛的座下弟子中,有位名叫舍利弗,他在佛的弟...

安住空性,发起菩提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

何时得与圣贤亲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藕华藏金砌鸭,绿...

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我们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觉,一修行,感觉最重的就是...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

成就佛陀的20种习惯与风格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佛,或者看一个人之所以与众不同,...

人无信不立

人讲的话即成信,人无信不立。恋人彼此立下的山盟海誓...

海涛法师:《净土语录》辑要

一、彻悟禅师的十种信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

为什么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为什么佛陀在讲六波罗蜜之前要讲这三种意乐?就是你作...

同性恋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

仗佛慈力即生了脱

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问: 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

庄严菩提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