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何时得与圣贤亲

大安法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何时得与圣贤亲

琼枝瑶草色长新,别有乾坤世外春。红藕华藏金砌鸭,绿珠帘映玉楼人。尘沙莫计声闻辈,海水难量大士伦。博地亦能容入会,何时得与圣贤亲?——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的数量非常之多,有天人,有声闻,有菩萨。不仅天人、声闻辈无量无边不可计数,那些菩萨大士也多至不可计数。

好,那这些都是圣贤哦!如果按四佛土来划分,我们凡夫是在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的声闻辈应该是在方便有余土;菩萨大士、报身佛应该在实报庄严土;清净法身佛是在常寂光土。

那么我们这些凡夫,实际上是不能生到实报庄严土和方便有余土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特别——“博地亦能容入会”。

“博地”就是指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见惑、思惑还浩浩然地存在,却也能够以信愿称名感通弥陀愿力,带业往生。一去之后就可以跟这些声闻、菩萨大士圣众相会,莲池海会。那么这桩事情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们娑婆世界,当下也有四土。我们是凡圣同居土,有圣人,有凡夫。那圣人在哪里?比如说一些名山就有菩萨:文殊菩萨在五台,普贤菩萨在峨眉,观音菩萨在普陀山。但是一般凡夫见不到,除非是特殊的因缘。

所以我们在凡圣同居土,跟圣贤是隔开了的。各人不同的业力,只能感受到跟他业力相应的时空态。见惑、思惑没有断的凡夫,不可能跟阿罗汉同处在方便有余土,更不可能跟这些菩萨大士在实报庄严土相会。

但是极乐世界却有一个特别,我们在《佛说阿弥陀经》中知道,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诸上善人”就不是一般的善人:像声闻、缘觉,这都是叫善人,菩萨也是善人的范围;一生补处菩萨才叫“上善人”。

那么我们一去,就能够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菩萨把手同行,这就是他方世界所不具备的。由于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的一句经文,我们就能够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四土能圆融在一土。

我们这些业力凡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却能见到声闻,见到菩萨,乃至见到阿弥陀佛。也就等于凡圣同居土含摄着上三土,这就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

这些菩萨大士都是功德甚深。在《佛说无量寿经》里面,谈到这些极乐世界菩萨的种种功德。用了二十三个比喻,来比喻他的功德甚深。

比喻他们禅定功夫的坚固不动,就像须弥山;他们智慧的光芒就像明亮的日月;他们的胸怀就像大海,生出种种的功德宝藏;他们断烦恼的智慧炽盛如火,烧尽烦恼的柴薪;他们的平等心、忍辱,就像大地承载一切;他们就像清净的水,洗濯垢污;乃至于他们的慈悲广大,就像虚空。

我们一去就能够跟这样甚深功德的大菩萨同为胜友,把手同行,对我们的道业就会有很大的增上。

好,既然明白了博地凡夫都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很值得我们向往,很值得我们去求往生。就如同诗中省庵大师非常神往地期待,什么时候才能够到极乐世界与这些圣贤亲近在一处呢?

怀着这种盼望、渴求、欣乐之心,将来就会感召“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殊胜果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问: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大愿不同的愿目数字? 大安法师...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

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修持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一句佛号圆融四法界

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彻悟大师 一...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须念念在心,我们的念心,对阿弥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如何才是真正帮助亡者往生

问: 师父慈悲!可不可以请师父解释一下,如何临终助...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愿

问: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

圣严法师《佛法与教育》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

皮克的99块金币

皮克很快乐,皮克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叫花子。 我为什么...

经常面对灾难事件而又没办法帮助他们,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120的护士,经常面对各种突发灾难事件而...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修慈悲的机遇

行者在始觉的修习路上,在生起了真正大慈悲心之后,所...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