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净界法师  2020/09/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刚才所讲的引导力,这个是从圣道的角度来讲的。我们再从净土的角度看,净土宗是不是也应该要发愿呢?看第二段。

(二)《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愿生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

这段是引用《往生论注》,昙鸾大师的一个批注。昙鸾大师在解释发菩提心时,先引用《无量寿经》。他说《无量寿经》讲到往生有三种情况叫三辈往生。三辈往生修行的资粮的确是有高低的差别,但是它们都有个共同点:有一个成佛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往生净土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佛而去的。

三辈往生,我们也解释一下。上辈的往生,是“舍欲出家,而作沙门,严持净戒,修诸功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上辈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后,严持净戒,修诸功德,这是第一个。那么中辈呢?虽不能出家,“奉持斋戒,供养三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可能有因缘不能出家,但是他经常能够受持斋戒,护持三宝,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中辈。

那么下辈呢?虽然他没有能力供养三宝,但是听闻三宝功德,欢喜信乐、随喜赞叹,别人修善法时,他要上班不能去,但是内心当中念念随喜赞叹,最后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说,虽然这三个人所发的资粮力不同,但是他们内心有一个共同点,有一个引导力——发起无上菩提心。

什么是无上菩提心呢?就是“愿作佛心”,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不想再继续轮回下去了。那么愿作佛心,就必须要有度化众生的心。度化众生的心怎么做呢?就是普愿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我们作一个总结:愿生彼安乐净土者,必须要发菩提心。假设一个人不发菩提心,他只是思考极乐世界的快乐,为了追求快乐而往生,这个人是不能往生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

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更难的了

这是难信法,于难信法要生决定信。《无量寿经》特别讲...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慧律法师《往生是现在的事》

往生就是现在的事情,就是当下转念头的功夫,绝对不是...

自立法师:观音菩萨聪明偈

我介绍一首「求聪明」的偈子,这是我做小和尚的时候自...

没有一番静气,人生就过得很忐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

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圣严法师《以勉励代替责骂》

问: 有些父母对子女说话都是疾言厉色,连关爱也是责...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