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训练心

阿姜查  2011/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穴或是高空之处,我们都会在混乱中,而当拥有“正见”时,心就能完全处于宁静,那么就不再有难题需要解决。也不复有烦恼升起了。

就是如此这般!你不执着,你放下,无论是任何的“感觉黏着”,我们都从中分离开来,因为我们知道,每一样感觉仅仅就是感觉。它并不会特别地前来困扰我们,我们可能会认为是它打扰了我们,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子的。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去深思有关这个感觉,它就只是那样子。如果我们放下,那么形色就只是形色,音声就只是音声,香也只是香,味也只是味,触也只是触,而心也只是心罢了。这就好像油和水一样,如果你将它们一起放在一个瓶子里,由于自然特性的不同,它们不会相混合。油和水是不同的,一样的道理,一位有智慧的人和一位愚痴无明的人是不相同的。佛陀与色、声、香、味、触、法同生活,但因他是已经觉悟的一位,所以他能不被它们所转。因为他了解,心就是心,想就是想,他没有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心只是心,想和感觉只是想和感觉:让事物就只是它们自己吧!让色只是色,让声只是声,让想只是想,我们何须费事的去执着它们呢?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去思考和感觉,那么,这就是出离和不黏着了。我们的“想”和“感觉”将会在一边,而我们的“心”会在另一边,就好像油和水一般—它们在同一个瓶子里,然而它们却是分开的。

佛陀以及他已觉悟的弟子们,和寻常的、没有开悟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不单与这些人同住,也教导这些普普通通、未开悟、无知的人如何成圣开悟,成为智者。他们能够这样子做到,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去修行,知道“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正如我说明过的。

因此,就依你禅坐的修行去做,不要费心去怀疑它。倘若我们离家去剃度,并非是逃了去迷失在无明当中,也不是由于怯懦和恐惧,而是为了训练自我,做自己的主人。如果我们能如此理解,那么我们便能遵循佛法,而佛法将会变得愈来愈清晰。一个了解法的人,能了解他自己,一个了解他自己的人,必能了解法。事实上,法无所不在,我们并不须要逃避到其他某个地方。透过智慧、透过智力、透过技能来代替逃避吧,但不要透过无明去逃避。若你希求宁静,那么让它成为智慧的宁静,那样就够了。

无论何时,我们见到法,那便有了正道正路。杂染只是杂染,心只是心。无论何时,我们能分开、分离出来,这些事情就会只是这些事情,一如它们的本然,那么,它们就仅是我们的对象客体而已了。当我们在正道上时,我们是完满的,当我们完满时,任何时刻便都是开阔而自由的。

佛陀曾说:“仔细听我说,比丘们,你们必须不执着任何的法!”这法是什么呢?一切事物都是法,无一事物不是法,爱和恨是法,快乐和痛苦是法,喜欢和不喜欢是法,所有这些事物,无论是重要或卑微,都是法!当我们修习佛法,当我们了解了佛法,我们就能放下,于是,我们便能与佛陀“不执着任何一法”的教法相符合了。

在我们心中生起的一切状况,所有我们心灵的状况,我们身体的状况,都是在变化的状态中,佛陀曾经告诫莫去执取这当中的任何一个。他教导弟子们,修行是为了能从一切的情况中分离开来,而不是为了去执着任何状况。

如果我们能遵循佛陀的教法,那便对了。虽说是对,但仍然棘手。这并非教法很棘手,而是指我们的杂染很棘手。杂染带来的误解阻凝了我们,并且造成我们的麻烦,遵循佛陀的教法并不真的有任何的麻烦事。事实上,我们可以说,执于佛陀之道不会带来痛苦,因为“道”就是单纯地放下任何一法!

佛教禅坐的终极教导是“放下”。不去牵挂任何事物!分离开来!如果你看到美善的,放下,如果你看到正确的,放下! “放下”这个字,并不是说我们不须要去修行,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放下”的法门修行。佛陀教导我们思维“一切法”,透过思维我们自己的身和心来开展正道。佛法不在其他任何地方,就在此处!不在遥远的某个地方,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心当下!

因此,一位禅修者必须很有活力地去修行,让这颗心更高贵更明亮,使它能自由而独立。做了好事不要将它记挂在心,放下!没有做坏事,放下!佛陀教导我们要活在当下,此时此地!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过去或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

慧律法师《你侬我侬,障碍修行》

我们之所以会在六道轮回、生死痛苦,完全是「自作自受...

先把自己内心污垢净除

有位A女士,多年来不断抱怨住在隔壁的B女士很懒惰。她...

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善良...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星云大师:内心的无限潜能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

让心先摔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

星云大师《做什么样的人》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做人,应该为自己...

善于调整心态,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如愿。当他人...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宏海法师:净土三篇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下...

佛教在新媒体时代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是中国大陆最早使用网络弘法...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万不得已吃肉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明确指出:肉食我过去没有开许...

宣化上人:折摄二门

在佛教里,对人对事都要本着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处理事...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

想离苦得乐就先信因果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

如何对治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在断恶修善的时候,我们有...

海涛法师:法然和尚法语摘要

一 1.法然和尚云:「虽然戒定慧三学全具,不修本愿念...

四个不同时期的素食体验

说来我已经素食十年了。曾为了吃饭的问题头痛不已。我...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