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净界法师  2019/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大师很强调忏悔业障,他说,什么心态忏悔业障最快?你要站在“无住”的角度来忏悔业障。就是你一开始就相信你“本来是没有”业障。那你为什么会有业障呢?那是因为后来的一念妄动,根尘的碰撞产生了六识,所以才有业障。

智者大师说,你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有业障,这个业障你一辈子忏不干净。你看有些人,业障忏半天,没办法忏得清净,站在业障的角度来忏悔那就完了。你要站在一个清净心的角度来忏悔才对。

在《楞严经》讲,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你那个修行站的角度很重要,大概《楞严经》都不赞成你站在外境的角度来修学。你要站在一个清净的角度来忏悔,站在无所求的角度来求,站在无所得的角度来得,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建立一切法。

所以《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次第是很重要。站在无住的角度而发起菩提心!你这个观念掌握住了,大乘的妙法你大概纲要就掌握住了。

你看有些人一开始就是说,我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讲实在话,初学者没有资格说你要干什么。初学者是打得念头死,刚开始要先否定自己。初学者太多理想抱负,这个人是没办法修行的。

你还没有经过“无住”的阶段,讲实在话你没有资格谈“生心”这个道理。所以大家要体会一下,佛法的操作是有一定的轨范、一定的轨则的,你要错乱修学,你自己就很难达到这个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永远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的生命中,可能还是有很多众生、有很多缘并不是投...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若堕恶趣,决定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

现在有些人的所作所为,若用因果的标准来衡量,后世获...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你的家庭是道场还是战场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夫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长远、...

【推荐】菩萨不怕老不怕死,但是很怕病痛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宁与君子结怨,莫与小人结亲

他们为了成办一件事,总在心里筹划盘算,但口中说出来...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于因果

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恶口一言,角长头上;伤人一语,尾生臀际

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

印光大师嘉言录--标应读典籍

●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

金钱的拖累

从前,印度有个婆罗门,他的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英...

命运是怎么来的

刚才一位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命运在佛教认...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佛陀会做这7件你我都难做到的小事

华严经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