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2019/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尚未漏尽烦恼之前,切莫自恃,懈怠放逸。”此偈亦说“不为时自恣”。长养色身四大,犹如与毒蛇同住一处。比丘们应当勤精进,以求出离三界牢狱。为何自甘放逸,永失道果?历经无数生死轮回,苦多乐少,为何于中又起爱染尘劳?

生死轮回如同处于炽然猛火中,没有可回避之处,为何依旧心生放逸?因此,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能制漏得尽”。即便已证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却尚未漏尽烦恼,尽管不会堕入地狱、畜生、饿鬼,但贪欲没有断尽之前,不可自恃,放逸怠惰,因为还有最可怕的魔存在。

魔王波旬昼夜都在伺察人们的过失,若见世人放逸,便心怀踊跃,紧追在后,设法让人退转。一旦怠惰放逸,魔就有机可乘,所以说“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当母鹿生了小鹿,会以乳汁喂养,鹿子由于年幼,紧随在侧,母鹿爱恋鹿子,不忍离开。狮子兽王知道母鹿不会离开鹿子,便伺机扑击攫取,往往母子俱亡,原因正是母鹿爱恋鹿子,让狮子得以乘虚而入。

贪欲尚未尽除之人,也是如此。听闻此偈,大众应心生厌离,观一切法如幻如化,在闲静处,静心思惟爱染过患,坚固道心。当欲爱心断尽,不再有尘染,便得阿那含道;此时更加精进向前,不中途退悔,彼此互相策励,穷究苦源,直到漏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出曜经·卷六·无放逸品第四下》

省思:

经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修行的关键就是要时时保持觉性;如果失去觉性,贪着外境,放逸怠惰,魔王立刻伺机而入,夺取我们的法身慧命,犹如狮子搏攫鹿群。

因此,修行不可轻慢放逸,得少为足,应当正视贪欲是轮回的苦本,唯有二六时中精进勇锐,无有懈怠,方能尽诸有漏,破灭众魔,成就圣道,获得究竟的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药师法门为末法必修法门

一、药师法门以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念...

念佛的七大误区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忏云老法师:如何对治烦恼习气

在烦恼习气中,要是一时念不下佛呀,就转个环境,扫扫...

佛法的修学要先修心再修相

诈跟诳的共同点─都是创造一个假相来欺骗别人。我们一...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

随顺世缘除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断烦恼》,讲了当我们有了高...

四种马喻不同根器

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

固执的青蛙

两只比邻而居的青蛙,一只住在深水池里,不容易被人瞧...

用身体告诉我们的做人处世的智慧

一个青年去请教禅师如何做人,禅师说道:你看看我,再...

马祖道一的棒喝脚踢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

惟贤长老《论祸福之本》

世间现象是相对的,有空间的,有超空间的;有生物,有...

济群法师: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问: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济群法师答: 天堂和地...

正解「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怎么理解?在《阿弥陀经》里面会谈一心不乱,...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情迷痴爱恼人心

佛在世时,有一群比丘跟随佛陀修行,比丘们都必须出外...

修无常观,破除对今生的爱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过患,是改变对来生的爱取。而这里是改...

人生要活给自己看

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张爱玲这句话道出了,活着,...

圣严法师《苦报与福报》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生活得最愉快、最丰富,也是最...

【推荐】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