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净慧法师  2015/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死后往哪去,不知道下辈子还有没有因缘修学佛法。前世今生虽然不能感知,但却真实存在不容置疑。我们学佛、参禅、出家,必须具备三项思想要求,缺一不可,少一项就做不好这件事情。

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学佛的思想基础。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样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样说法度生。诸佛是已成之佛,诸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修行过程。

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中修六度万行,舍头目脑髓,舍妻子眷属,甚至无数次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最后才证道成佛,以所觉之道来觉悟众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了才成为佛陀,用生活禅的宗旨来讲,佛陀在因地的修行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佛成道后说法四十九年,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留下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二千年以来都在发挥度脱众生的作用,佛陀在果地的说法同样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以说生活禅的宗旨就是对菩提心的现代诠释。

菩提心是我们修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归宿点,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这三者是菩提心的智慧与方便、大悲心与感恩心的体现。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大悲心就是时刻想到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流浪生死、长期处在没有光明的黑暗状态下,要从悲悯一切众苦出发,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宏誓愿。四宏誓愿是我们学佛的全部内容、全部过程和最终归宿,学佛修行从发心的那刻起直至成就菩提就做这四件事,除此以外也无佛法可学,无佛道可成。初入佛门的人一定要发菩提心,立下宏愿,有了这种大愿,内心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才会尽未来际地行菩萨道。

第二项要求就是要具足正信

正信的根本内容就是正信三宝,正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觉悟之心,智慧之心,慈悲之心。正是有了佛陀的教导,我们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有了法宝的诠释,我们才能了解菩提心的内容,有了圣贤僧、凡夫僧、福田僧的实践,我们才有发菩提心的榜样,才有实践菩提心的善知识和同参道友。佛法僧三宝是苦海的慈航,是黑夜的明灯,是觉醒众生的良师善友。我们出家求道、修学佛法,时时刻刻要信仰三宝,要对三宝树立不可动摇的信心。我们修学的是佛法,对三宝没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门,修行就没有效果。

还要正信因果,因果是一切法的根本规律。要信众生随业而轮回六道,要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言行天知、地知、自己知,欺不了天,欺不了地,更不要欺骗自己。我们的生命绝对不是一次性的,生命的链条就像一个前无始后无终的记账卡,我们所造的一点一滴的善业、恶业都会在这个记账卡上刻下一道一道的痕迹,永远不会磨灭,也不会有丝毫的差错,是张三的业就记在张三的记账卡上,是李四的业就记在李四的记账卡上。

我们更要信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当下这一念心神通广大,顷刻之间就能周游世界,顷刻之间就能上月球到银河。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要以为那是科技的力量,一切万法唯心所造,这都是生命中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物质上的体现,未来还会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这都是心的力量,是心的作用,当下这一念心非真非妄、即真即妄,在迷惑中就是妄想,在觉悟中就是智慧。

第三项要求就是要立志了脱生死

知道了人生是苦,知道了生命短暂,知道了国土危脆,却还不知道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死后往哪里去,不知道下辈子有没有因缘修学佛法。我们要有了生脱死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在此生此世努力修行,扫除尘劳妄想,打开本有的如来宝藏,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宿。不能了生就不能脱死,了生就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使我们的生命在觉悟和奉献中醒悟过来,使我们的生命沿着觉悟的道路、沿着菩提心的道路,走向生命的圆满。

可能有人会怀疑是否有前生后世。我们可以回顾昨天,可以预见明天,生命的前世与来生虽然还不能感知,但这是真实地存在,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每个众生都有前生后世,佛陀就是从无量劫走过来,走了一条漫长的从迷惑到觉悟的生命过程,所有的诸佛菩萨和历代祖师都是已经觉悟的人,都是生命无始无终的亲证者、实践者和觉悟者,他们洞彻了生命前生后世的奥秘。我们今天走入佛门,学佛修行,首先就要信佛,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诸佛菩萨历代祖师的话,相信虚云老和尚对我们的开导和教诲。

我们具备了这些思想基础,学佛就会有方向,修行就会有动力,出家就会有目标,就不会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下决心去改正,习惯后就不难了

虽然我们现在学佛了,但很多时候还是自以为是、自作主...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

达真堪布:念咒时身口意达不到一致怎么办

问: 念咒、念祈请文的时候,如果身口意达不到一致,...

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

做为一个修行人,每天有几件事不能忘记,就是佛教讲的...

达真堪布:在家人修家庭和睦是最实在的修行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

【推荐】如何对治诵经中的有口无心

前面讲了受持《普贤行愿品》的障碍熟溜病(念熟了就随...

慧律法师:学佛要具足的三个条件

一、亲近善知识 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

佛陀开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杂阿含卷四九一经》,是佛陀教导在家人...

净慧长老的晚年感言

我很幸运地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一岁半被卖入尼...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

生命只是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少欲守道,精进不已

佛法是要让我们增强这个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什么?就是...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

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

问: 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

目录 : 序言 第一难,贫穷布施难 第二难,富贵学道难...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

阎罗王派到人间的五个使者

佛言。昔者为盐楼王。有弘普之慈诸堕罪狱者。王尽现之...

善良的种子终会开花

哈恩皮尔是德国柏林一家豪华餐厅的小厨师,他工作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