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如瑞法师  2019/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少许奉养父母就能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久远世以前,古印度波罗奈国有一个长者家的孩子,名叫慈童女。虽然叫慈童女,但他是一个男孩。

长者去世得早,这个男孩就以卖柴为生来养活他的母亲。慈童女一开始每天赚两钱,随后赚到四钱,接着每天又赚到八钱、十六钱,他把这些钱一一拿来奉养他的母亲。

再后来,慈童女想入海去采宝。因为入海采宝非常危险,母亲舍不得儿子,所以就拉着他不放。此时,慈童女心生不悦,为了挣脱母亲,他用力撇开母亲的手,不小心拉掉了母亲的几根头发,但他并不知道,于是随着众人入海采宝去了。

在采宝后返程的路上,慈童女远远看到四个女孩各自托着如意宝珠,把他迎进琉璃城,于是他就在那里享受了四万年的快乐。后来他生起了厌离心,便离开了。

途中,慈童女又看到了一座颇梨城,这时候有八个玉女手擎着如意珠来迎接他,于是他又在颇梨城中享受了八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再一次离去,接着又到达了白银城,又有十六个玉女各自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又在那儿享受了十六万年的快乐。

随后他离开了白银城,又来到了金城,有三十二个玉女手擎如意珠来迎接他,他便在金城里享受了三十二万年的快乐。

慈童女先后走完了琉璃城、颇梨城、白银城、金城,他又往前走,这时眼前出现了一座铁城。他心里纳闷儿:怎么会有铁城出现呢?外面虽然是铁,想来里面一定极好吧!想着想着,他便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看到一个人头上戴着火轮,受着极大的苦。那个人一见到慈童女,立刻把火轮摘下来戴到了他的头上(其实这个时候,他已经来到地狱了)。

慈童女问地狱里的狱卒:“我怎么会戴此轮呢?我什么时候可以脱掉此轮呢?”

狱卒回答说:“如果世间有人所得的罪报和福报与你相同,那个人就会代替你,你才能脱下这个铁火轮。”

慈童女又问道:“我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前后会感得这些果报呢?”

狱卒回答:“你曾经在阎浮提的时候,每天用二钱供养你的母亲,因此感得琉璃城,四颗如意宝珠及四个玉女,在四万岁中享受快乐。后来每天又用四个钱供养母亲,便感得了颇梨城、八颗如意宝珠以及八个玉女,在八万岁中享受快乐。接着每天又用八钱供养你的母亲,于是感得白银城,十六颗如意宝珠以及十六个玉女,在十六万岁当中享受快乐。最后每天用十六钱供养你的母亲,感得黄金城,三十二颗如意宝珠,以及三十二个玉女,在三十二万岁中享受极大的快乐。但又因为你曾经扯断你母亲的头发,所以现在感得头戴铁火轮的果报。”

慈童女问道:“有没有像我这样受罪的人?”

狱卒回答他:“在地狱里面,这样的人是不可称计的。”

意思是说,因为在父母身上犯过失而下地狱的人,是好多好多的。

慈童女听了以后,一下子就生起悲悯心,于是暗自发愿:让他们的一切苦难都聚集到我的身上吧,我愿意代他们受苦!他刚作此念,头上那个热铁轮就落地了。

慈童女问狱卒:“你刚才说这个火轮是不会自行堕地的,现在为什么会堕地了呢?”

听了这话狱卒生起了嗔恨心,立即拿起铁铲打他的头,这个时候慈童女命终,生到兜率天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佛告诸比丘:“那个慈童女,就是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少许奉养孝敬父母就会得到大福报,而在父母身边造作微小的不善,未来也会受大苦报的。但如果真能发起菩提心,就在我们发起一念菩提心的当下,一切的罪业都可以消灭。

因此,我们应当问问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有没有顶撞过父母?如果认识到自己有过失,就应该好好地来忏悔!

《净行品》中说:“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我们承事奉养父母的时候,应当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爱护长养一切众生的善根。

信佛,对佛也得孝,如果不孝能听佛的话吗?无始劫来,我们都在直接间接地接受着一切众生的恩惠,难道不应当以慈心护养他们吗?

佛在说法时多次强调,想让善神降临到家中,那就孝养父母吧!如果能够孝养父母,善神自然会到家中来的;想让佛菩萨降临家中,就从孝顺父母开始吧!能够孝养父母亲,佛菩萨就会降临到家中来。

可见,修学佛法是要以孝养父母为基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放生得大福报的5个案例

船底撞礁破裂,放生螺蛳补洞报恩 杭州的商人阮起鹏,又...

儒家对中国传统孝道的解释

孝顺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孝顺...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问: 孩子不好好学习,我非常着急。有什么办法呢? 达...

人能循道义而走,他的福会更大

有一位公务员他是负责海关的,他们那个地区风气比较不...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要让小孩能够吃亏,要帮助一切人

现在一些做父母的不了解因果的道理,把他的子女作为他...

善待我们的父母

世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孩子吃的...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

五缸黄金的秘密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却生性悭...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

转弯的人生

夜晚,列车奔驰,两节车厢的交接处,转弯时出现了一个...

你希望你的孩子怎样经营一生

现在市面上常谈生涯规划,诸位朋友,你怎么经营你的一...

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

一个人能否随时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重要的是看这个人...

五位高僧慈悯众生的行为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

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

念佛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三法。信是什么呢?信,从事相...

星云大师《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如何面对人生的「两难之间」

人生常会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择而处于两难之间的时候,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