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净界法师  2015/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是菩提心),诸位受了菩萨戒也知道,你失掉了菩提心,你所有的断恶、修善、度众生,只是一个人天的善法;没有菩提心的摄受引导,你跟无上菩提就不相应。

这个地方,马鸣菩萨说菩提心有二种,一种菩提心会退,一种菩提心不会退。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他容易退;有些人发了菩提心,不容易退。原因在哪里呢?《起信论》上说,如果你的菩提心是依止事相的因缘所发的菩提心——诶!你看到三宝的庄严发菩提心;或者遇到人,有善知识摄受你,你也发菩提心。依止外在的人事因缘,所发的菩提心,在《楞严经》说,依止“生灭心”所发的菩提心,这样的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遇到恶因缘,就产生退转。

第二种菩提心,它是依止不生灭心,就是说他能够“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他能够经常观察我们这个明了的心识——虽然我现在的心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也缺乏很多很多福德、智慧的庄严,在整个菩萨道当中,我还有很多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事业要做。没错!但是,把这些如梦如幻的善恶功能拨开以后,我们发觉到:我们这个明了心识的体性是“如”,三世诸佛清净的本性也是“如”,一如无二如。这个时候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思想,开始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不会退转。

什么叫不退转?就是说所有人的菩提心都退了,都不想行菩萨道了,你还是可以行菩萨道。你不会受外在人事的变化,而退失菩提心。就是说,我们一个人会退失菩提心,这个地方,不共无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是说,一个人,你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来不知道有这种观念,你也可以发菩提心。是的,那你这个菩提心的中间,有一个我执——我爱、我见、我慢、我痴这四种烦恼,在加持这个菩提心。这个时候,你的菩提心是危险的菩提心,就是这个自我意识,一个人的私心,是很难跟菩提心共存的。

我们行菩萨道,虽然不能够马上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你刚开始不得不建立,因为这个牵涉到你的种姓——大乘圆顿的种姓。你能够深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光是深信这样的思想,所有的逆境现前,不能够影响你的菩提心。就是不二法门的殊胜,在于它的一个不生灭性,它不会因为外在因缘而生灭。

当然你菩提心坚固,你的成长过程当中,虽然会有逆境,跌跌撞撞的;但是总有一天,你能够不断地往上爬。那么支持你的就不只是宗教的信心而已,而是对内心一种深观的智慧,在支持着你前进。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不要小看第七意识——这个不共无明,它是那么微细,好像它也不能造什么罪业;但是你看“真义心当生,常能为障碍,俱行一切分,谓不共无明”。从大乘的角度,它的过失是非常严重、非常严重的。它把我们凡夫的心态跟佛的心态加以区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发了菩提心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问: 发了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答:...

发菩提心,从最有缘的众生做起

做任何功德,都应该有前行发心殊胜。要发什么样的心呢...

佛说须摩提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灵鸟顶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

常不轻菩萨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智者大师《五方便念佛门》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

临命终时教以念佛,即见化佛接引往生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

妙莲老和尚《涂粪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两面人」更甚于坏人

两面人是一句骂人的话,形容一个人不诚实,在这边是一...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最坏的管理,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