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梦参老和尚  2018/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十地品》

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

大乘教义告诉你,说人我空、法我也空,人法双空。分段生死要灭,变异生死也要灭。菩萨行菩萨道,二死永亡又不入涅盘。入涅盘即是不入涅盘,这是什么意思?永远度众生。经常用你的般若智慧来观照,你所学到的法是告诉你去作,不要执着,你要是执着法,这叫法执。

说法利益众生,这是自己去行道,说法帮助别人,这是你的责任,因为你是菩萨。你作什么事,这就是你应当作的这些事,你不能在这里生起贪着,生起利养心。

什么叫利养心?利养心就是受供养,「你要供养我才给你说法,不供养我就不给你说法!」但是古来大德有的要是不供养他,他就说你是轻心慢心。依照西藏的教义,你若不供养,闻法只得到慧,没得福。供养了而又闻法,福慧具足。修福一定要修慧,修慧必须修福,要福慧两足尊。

「唯乐佛菩提」,菩提果就是佛究竟的果位。

一心求佛智专精无异念

一心求智,只有一念心,别的都没有。这是什么意思呢?求佛的智慧,在求佛修行的当中,「专精无异念」,绝不再念生死,在你修出离法的时候,绝不再念世间,这叫修行。

修行的时候消除你世间的五欲观念,不让一念生起五欲,简单说就是你现实肉体的爱好,不要贪恋、要放下。世间法放下了,佛法就提起来了。这个放不下,那个提不起来的啦。这个怎么能放下呢?依着佛的教法,看破了不贪恋了叫放下。一心求佛法,照着所说的去作,这叫提起来了,看破放下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修行这条路没人能够代替我们走

印度北方有一个叫做舍卫城的都市,佛陀有一个供大众内...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学习也得有个方法

现在和大家讲讲学习的方法,不然以后的经文,特别是《...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奔向成功的十个好习惯

一、不轻言退缩 二、不停学习,不断修正。 三、坐言起...

愚人与智者之区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为比丘们开示愚...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选辑》

一 1.认自己不是,是闭地狱门;找别人好处,是开天堂...

【推荐】把快乐的果报回向净土

我们讲到实相的义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

不去计较缺点

有一天,徒弟问禅师道:世上真有完人吗? 禅师笑而不...

略说鬼神的种类

贪傲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贪傲为罪:...

人体的黄金保健点

黄金分割率0.618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医生和养生专家认...

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网友:法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学诚法师:活着是为什...

救度恶人的药师七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最可怜的人,这种人就是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