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011/08/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真情的人,会懂得奉献;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人生在寻找得的同时,总要付出一种代价,正确地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如何从失落中找回自我。

哲人说,不为贫困潦倒而苦恼,也不因为富贵荣华而欣喜。五彩滨纷,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太容易左顾右盼,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别人,见异思迁,却忽视了自身的价值,忘记原来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的人用透支生命时光去换取财富,却忘了财富买不回生命。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越容易快快乐乐地过好日子。

在这个大自然规律的世界里,生命的美丽不是因为美丽我们才活著,而是因为我们活著生命才变得美丽。

祈祷,并不能改变大自然规律,而是改变祈祷的人。许多人总是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穷其一生,还是与成功无缘。拥有和失去是人生常有的事,人应该学习惯于失去,并善于从失去中有所得。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便加深一层。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

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不起,放不下,叫负担。做你爱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可以活得更精彩。人类的智慧不是埋藏在前人的经验里,而是潜伏在自己的心灵中。

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已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人生在世,是在不变不变中变化差别,说穿了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顺违天理)和变化的过程。除了自己的父母无法选择外,其他的,都可以选择。比如选择你的工作,选择你的伴侣,选择你对人生的态度等等。选择的关键正在于你能否在人生得与失的关键点上不昧天理良心,拿得起,放得下。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而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失之间,精彩你的人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与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当我们把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把泥土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双手。

当你失去了繁华的灯红酒绿,就意味著将获得了无染的蓝天白云;当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和巨额财富,就意味著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权力。

眺望远处,风景迷人。走进风景,其实,自己也是风景,也在风景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遇事能释怀 人生才自在

古时一位老妇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有一天她去...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妄想纷飞该如何放下

觉得死更容易,是不知道死后还有来生,所以才以为死能...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

绝症富翁的三帖药

有一个富翁得了绝症,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人世,心中很难...

达真堪布:怎么才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的要求不高,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日...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推荐】愿生极乐的人,不会在乎娑婆的名利

有一天有一位婆婆很生气地去向老和尚告状,说自己的媳...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

少存一些利害得失的观念,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阳光

我们很容易有非此即彼的观念。以为自己不富有,拼命赚...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天上的福报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

认识佛教所说的魔

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魔罗。最...

长与幼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

当别人冤枉我们,要解释吗

问: 当别人冤枉我们,或者对我们不了解,我们要解释...

不念佛没生病,念佛后反而念出病来

无论修禅、念佛、诵经,或者持咒,修哪一门都要认真去...

圣严法师《要感谢接受过你施舍的人》

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曾经采访过圣严法师。让他记忆犹新...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修给佛菩萨看的。佛菩...

【推荐】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

让你一生吉祥的10个秘方

吉祥第一方:远离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