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慈诚罗珠堪布  2014/09/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

因为痛苦或者快乐产生时,能检测到大脑某个部位的脑波会有所变化,所以有些人认为:痛苦与快乐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其实并非如此,大脑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意识依靠大脑可以辨别、感受外面的东西,但痛苦与快乐本身却不是由大脑产生。

佛学经典中多次探讨并论证过,痛苦来自于我执或执着,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此处的结论是,痛苦和幸福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与我们自己的观点、习气或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

无分别识的痛苦多半与我们的意识没有太大关系,但修行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可以转变无分别识的痛苦。但目前我们要转变的是第六意识的痛苦,也即分别识的痛苦。

譬如,当我们开着一辆昂贵的名车时,也许会觉得很有面子、很了不起,傲慢当中夹杂着轻飘飘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来自于第六意识。从无分别识的感觉而言,开名车与开好一点的普通车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但第六识却觉得非常不一样。

同样,当我们穿名牌衣服时也会有满足、快乐、洋洋得意的感觉,这也不是名牌衣服创造的,而是我们的意识创造的。因为从无分别识的角度来看,质量好一点的衣服与名牌衣服的触觉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辨别牌子的真假,另一个人拿一件普通衣服给他穿,并告诉他那是世界顶级名牌,他也一样会产生满足、快乐的感觉。

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名车、穿不起名牌,或当我们发现邻居有更好的房子、车子时,痛苦又开始萌生了。虽然我们仍然有衣服穿,不会挨冻受饿,无分别识已经满足了,但分别识却会觉得丢人现眼、低人一等。可见,这些感觉都是第六意识创造的。

虽然佛陀不否定物质生活也可以带来一部分幸福,世上有少量表面的幸福也来自于外界。幸福与痛苦并不是与外界完全没有关系,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关系。幸福本身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要想获得幸福,只有往内心去寻找;要真正解决痛苦,也只有往内心寻找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迷迷糊糊地做着金钱能带来所有幸福的美梦,因为金钱不能带来所有的幸福。

启蒙运动时代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机械唯物主义者拉梅特利在内的很多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痛苦与快乐来自于外界,幸福不可能从内心产生,要寻找、追求幸福,一定要在外界去寻找。因此,西方人长时以来一直鼓励人们往外追求幸福、寻找快乐。一般人本来就误以为幸福快乐来自于外界,再加上这些学者们的大肆鼓吹,所以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几百年中,大家都拼命往外去追求幸福。但众所周知,尽管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觉到,这种追求是错的,一切的努力可以说已经走向失败了。

佛教的精神导师们一再告诉我们,内心不要太脆弱。内心脆弱的人,更容易产生痛苦。什么叫做内心脆弱?什么样的人会内心脆弱呢?

坚强和脆弱也许与遗传也有一点关系,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坚强,有些人先天就比较脆弱,但绝大多数与环境、教育背景以及自己的习惯有很大关系。从小生长在富裕家庭当中,然后又在贵族学校读书出来的人,相对来说精神比较脆弱。因为精神脆弱,所以在任何问题上都很计较、很挑剔。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会越来越严重,以致发展到对任何人、任何事和任何环境都产生强烈反感,所有东西都看不顺眼,找不到真正的满足感。最后的结果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乐趣,最终可能会走上极端的路。所以我们要学得坚强一些,不要让痛苦轻而易举地就在心里生起。

总而言之,痛苦的主要来源就是自己的执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学会承受痛苦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

来了,没什么;去了,也没什么

一群孩子用沙子建房子、修建筑,不小心碰倒了,孩子们...

贪着今生非行者

你是否是修行人,就看你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今生的...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问: 常有人自觉能力差、力量小,对社会、家庭没有影...

忘了我,成了佛

自我作为一种存在,其最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那座...

人生幸福有三诀

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位88岁高龄的老太太总结人生幸福有...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的功德

读《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因为《楞严经...

拓开心量 包容别人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因为我明白......

如果我善良,别认为我软弱。因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短短的一生总在得失之间

贫穷时渴望财富,孤寂时渴望爱情,年老时渴望青春年少...

危险来源于自身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

「悲」的三种含义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