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2019/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精勤于道业,因此告诉阿难:“‘懈怠’是一切行为中最令人受累的恶习,会造成种种弊端。在家之人懈怠,就会衣食缺乏、家业衰败;出家人懈怠,则无法出离生死苦海。无论是世间、出世间一切众事,都必须精进、努力不懈,才能成就。

在家之人勤奋、精进,就能衣食丰饶,所经营的事业日益兴隆,为大众所称扬、赞叹;出家人精进无有懈倦,所行道业皆能成就。

修行之人想要具足三十七助道品、种种禅定三昧、佛法法藏,乃至截断生死之流,抵达无为安乐的涅槃彼岸,当勤精进,以勤修为本。如果想圆满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上报四恩,具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殊胜功德,及六通、三达,成就一切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清净国土,乃至教化一切众生,都必须藉由精进不懈地努力,方得成办。”

佛陀又告诉阿难:“在无量劫以前,有五百位长者子设立布施大会,并且竖立高大幢幡,击鼓宣告:‘无论是沙门、婆罗门、贫穷困苦之人,乃至于乞丐,我们都将平等惠施,给与大众所需之物。’五百位长者子各各布施珍宝、象、马、车乘、衣被、饮食,依据每个人所欠乏的物品全数供给。

这时,有一位行遍许多国家的穷人,适巧来到此国,看见五百位长者子设立布施大会,赈穷济乏,毫不吝惜地救济大众,于是问他们:‘你们毫无吝惜地布施,是想祈求什么呢?’长者子回答:‘我们以此布施功德,上求佛道。’

贫人再问:‘什么是佛道?佛道的内容又是如何?’众长者子回答:‘佛道远远超越罗汉、辟支佛,于三界中最尊最贵。佛是人天的导师,有无量大慈、无尽大悲,悲愍五道众生犹如对待初生的孩儿一般;佛陀教化一切众生,悉令为善、断除堕入三涂恶道的苦报,度化有情出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安乐之处。

佛是诸恶永尽,众善具足,永无一切垢染,各种贪欲都已灭尽,六波罗蜜皆悉圆满成就,能以无量无边的善巧方便、权宜之法,依众生根性、随时节因缘教化。

佛有十神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奇特之法、三十七助道品等功德法藏无有穷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身紫金色,具足六种神通,圆满无碍;能预知无穷的未来,了知无尽的过去,现在之事无所不知;佛具天眼、宿命、漏尽三达,可以明鉴久远,穷尽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生死因果,漏尽烦恼。

因此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尊称。因为德行圆满,具足这十种尊胜之德,所以称为佛。’五百位长者子各各如是赞叹佛的无量德行。

贫人听了长者子赞扬佛的功德,心想:‘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学习他们的愿行,广度一切众生。但是,我这么贫穷、一无所有,应当用什么来普行布施呢?’随即想到:‘我应当以我的身体来惠施大众。’于是他便向人求取蜂蜜,将蜂蜜涂满全身,躺卧于坟冢间,发大誓愿:‘我现在用我的身体布施给所有众生,若有众生需要身肉、头、目、脑髓,我都将全数供养。以此布施供养功德,上求佛道,广度一切有情。’

贫人发愿后,三千大千世界立刻大为震动,诸天宫殿都起伏摇晃,诸天天人皆恐惧不安、慌张地奔走。释提桓因以天眼观察,看见菩萨躺卧在坟冢间,以自己的身体广行布施;他想考验菩萨的愿心,便来到阎浮提,化身成群狗、飞鸟、走兽来啖食菩萨的身体。

菩萨看到这些飞鸟、走兽等动物,上前啖食自己的身体,内心十分欢喜,没有丝毫恐惧、退转之意。此时,释提桓因回复原来的身相,赞叹菩萨:‘善哉!善哉!你的愿行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今日所作的布施功德是要祈求何愿?你企求作天帝、梵王,还是转轮圣王吗?’

菩萨起身回答:‘我不祈求作天帝、转轮圣王、魔王、梵王,也不企求三界中的种种享乐,我以至诚之心,发愿上求佛道。但是因为贫穷,没有钱财、宝物可以布施供养,所以便用自己的身体来布施,祈愿上求佛道,广度一切众生。’

释提桓因与无数天人异口同声赞叹:‘善哉!善哉!愿心殊胜高远,令人望尘莫及!’这时,释提桓因便以偈赞叹:

‘欲求最胜道,不惜其躯命,弃身如粪土,解了无吾我。虽用财宝施,此事不为难,勇猛如是者,精进得佛疾。’

释提桓因告诉菩萨:‘你发愿成就佛道的愿心,无比精进勇猛,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的。你不惜生命,舍身布施给众生的殊胜功德,超过这五百位菩萨布施功德的百千亿倍,乃至不可计量的倍数,你将在五百位菩萨之前,先成就佛道。’释提桓因与诸天天人,以香花散布于菩萨上方,欢喜离去。”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贫人,就是如来的过去身。五百位长者子,则是今日弥勒等五百位菩萨。如来因为精进、勇猛的缘故,超过这些菩萨所作的功德,先成就佛果。所以,必须精进勤修,不能懈怠。菩萨应如是布施!”

阿难及在座的比丘们,闻佛所说,无不欢喜,向佛顶礼,各各精进,勤修道行。

典故摘自《菩萨本行经·卷一》

省思:

《释论》云︰“在家懈怠,失于俗利;出家懒惰,丧于法宝。”无论世间、出世间,懈怠都是堕落、失败的根源。所有一切善法、功德,都因精进努力而得成就。

故事中,如来以“精进勤修,不能懈怠,菩萨应如是布施”勉励弟子精进,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智慧,力行布施,广度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仅代众生受无量苦,也在利他当中成就了自己的道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

【推荐】星云大师《不争人我》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

修行就是先苦后甘

大藏经里面有段故事:在一个深山里面,有七个人志同道...

证严法师《净因三要》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炒股障碍修行

张居土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

三十岁后始觉悟

在人生最底层也不要放弃飞翔的梦想 我的人生几乎是从最...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

姨父与鸽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几乎没有...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

敬老院墙上的一段话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

持《金刚经》脖子被砍三刀竟无伤痕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