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019/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断除妄想,去除思虑。持咒,要注意三点:无断,无虑,无住。也即是,无间断,无思虑,无留住。

1. 无间断:

念咒有四步:受—读—诵—持。

受:先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咒语,最好有一定的长度的,比如宝箧印,大悲咒,佛顶尊胜。

读:然后是读,多读,读通顺了,不拗口,有节奏,好听。

诵:之后是背诵,背诵熟练了,一气呵成,没有一字的间断,没有一字的错误。

持:然后才是持咒。这三大咒语任挑一个,能一口气背诵21遍,大概45分钟。除了正常的换气呼吸外,没有一个字的间断,没有一个字的错误,才可以称为持。

2. 无思虑:

持咒的首要目的就是断除思虑和妄想。所以无思虑,无疑虑。是持咒的方向。

妄念问题:

人人都有妄念,妄念并不可怕,问题在于你对待他的态度,不要被卷进去,也不要妄图去断除他。对妄念,不理睬,直接持咒,不间断。妄念自生必自灭,本是无常,何需断除?佛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你明白,本来没有问题,又何须解决?有问题,就需要解决。而一个问题解决了, 另外一个又产生了。永无止尽,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气息问题:

有人持咒久了,气息弱,气短气虚。这个问题的根源有二,一是有淫漏,精气不足,气息虚弱,不能持久。二是有思虑,气息不畅。所以,一要戒淫,炼精化气,使精气充沛。二,要放下身心,了无牵挂,直接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识,放下思虑。咒在意先,随念随观。一放下思虑,气息自然通畅。本来无问题,也无需解决。

咒在意先:

常人都是先思想,后说话,说出心中的念头。而持咒是反过来,突破思想,不用思想,直接持咒,能快就快。在思想未产生前,咒就先出来了。咒一出来,思想就破了。咒要熟练到,不用思想,脱口而出。要能突破思想,还未来得及思想,咒就念出来了。咒出来了,思想就放下了,唯有观照。持咒要快,快的来不及思想。“咒在意先,随念随观。”

3. 无留住:

持咒有了境界,比如咒音的穿透力,力度,回音等等。就容易产生执着,执着于这些东西。于是就成了障碍。持咒,不应该留住于任何境界。

无住于境界:

持咒久了,会有功夫,咒音有力度,穿透力,回音等等。你会喜欢这些感受,喜欢了,也就会去追求。追求气息更强劲,更有摄受力。追求了,就停留在那个境界,于是境界成了障碍。所以,一定要放下对境界的追求,不断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识,了无牵挂。

无住于当下:

持咒清净了,会体验到“念念当下”的感觉。字字音音,清澈明了。字字全力,音音全心,落地有声,归于当下。这个是很好的境界。但也会因为喜欢而去最求念念当下的感受。就会喜欢,会追求每个音都更加有力,都落在当下。而每个当下,皆是随生随灭,求之不得的。所以不可执著,不可留住。

随灭随生:

每个咒音都是念念当下,都是每个当下。而每个当下都是随生随灭,皆是空性。而持咒,既要明白无常空性。也要明白妙有。所以,随生随灭的同时,也是随灭随生,运用自在。既随生随灭,没有留住。又随灭随生,没有间断,生生不息,连绵不断。既念念当下,又念念无住。

在家持咒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声音:

真正持咒的人讲究咒音,最好是以梵语的原音发音,而且每一个音节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万千法门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难免在读音方面会有一些偏差,我们怎么来看呢?在认真听取师父传教的基础上,尽量与之相同,如果无心的多少出现了一些偏差,应知道一切修持法门,以心为主。

(2)时间:

持咒不一定非要在打坐或拜佛的时候,任何时间都可以持咒,乘车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生气的时候、遇到麻烦的时候、甚至是做梦的时候都可以,最好是把持咒变成一种习惯,只要心有空闲的时候都可以,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做梦的时候记得持咒而不受惊吓,才能在生气的时候记得念咒而知道自控,才能在陷入困境的时候记得念咒而化解逆缘,而只有在任何时候还记得持咒,才可能在生死关头因此而得到解脱。

持咒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处境,一句两句也行,一两个钟头也行,不需要固定时间的。

(3)方法:

持咒最好还是和打坐、手印结合起来,保持心情平静,身体放松。可以轻声念出声来,也可以动嘴而不出声,还可以在心里默念,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怎么觉得适合自己放松就怎么来。

平实工作和生活的空暇时间,不方便打坐或持手印,就保持专心,心里默念就行。

(4)观想:

要根据个人不同的修行境地来,大多数人如果让他刻意观想某个佛菩萨像,或者某个种子字等,不仅观想不来,分了心神,还容易走偏,魔变成你想看到的佛菩萨像或者光点、殊胜境界等,让你跟着他跑,时间一长就着了魔还不自知,以为上了什么境界。

因此可以不用观想,心无牵挂,任其自然,任你什么意境,是佛菩萨像也好,是仙境也好,来就来了,去就去了,不追求,不执著,不动心,耐得住寂寞和单调,只是全心全意,反复不断的念诵, 一字一字从心里过。

如果有时分了神,一边念咒一边想别的,这也很正常,只需要保持一颗内观的心,知道自己跑神了,赶紧回来专心持咒,久而久之,那个想跑神的念头一出,你就能看到它,“想跑?没门!”一把揪回来,老实呆着念咒。再久一点,你连想跑的心都没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情商低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1、问:情商低的人怎么改善?情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 ...

末法时代8个很重要的法门

消业第一 金刚萨埵法门 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

念佛的修法

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师《复高邵麟书四》,是指至于念佛...

【推荐】如何快速有效的积累功德资粮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

如何克服修行中的障碍

我们凡夫修道,业上没障碍是办不到的,从我们多生以来...

达照法师:自己有没有进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吗?朋友,为何你说自己都没有进步?...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1、网友:法师,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学诚法师...

三八等于二十三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业果和定业能不能转?

在《地藏经》第一品里有一个问题,业果能转不能转?定...

对露笑脸的人是不会动刀的

如果你对十个人微笑,他们其中只要有三人对你笑,你就...

世上几人能悟透

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

关于戒杀的问答

问:世上飞禽走兽的种类很多,如果人人戒杀,它们就繁...

暂生缘之八无暇

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祖师龙钦巴(无垢光)尊者,曾在《如...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世间好物其实不必占有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