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净界法师  2021/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增上慢”。

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法相,谓证果等,本无欺诳之心,名增上慢,不失戒体。然须请教师长,先达抉择是非,殷勤悔过,舍其有所得心,精求真正出要,方免沉坠耳。

假设你修行很用功,而且有某种的相应,但是你不知道整个修行的次第,这种果证的法相。你说:“我证得念佛三昧,开悟了。”但是你这样讲时,你的心是以正直的心讲,没有欺诳他人之心,这叫“增上慢”。你不学无知的增上慢,因为你真的不知道。那么这种情况不失戒体。

但是,你也要小心,这个过失你要赶紧处理。怎么处理呢?请教师长前辈,来判断你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找出方法,一方面忏悔,一方面舍其有所得心,执着境界相的心要舍掉,好好地依真正的法要,才不会堕落。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你要是说没有在用功,这句话可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尤其一些很用功的人,如果你在用功要注意,智者大师《小止观》说,如果你用功一天超过两个小时,这句话对你就很重要。你可能念佛,也可能持咒,那么心跟法,心持法、法持心,慢慢这个心跟法会打成一片。

我们刚开始念佛时会觉得,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佛号,好像两个东西,很生疏,没关系,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刚开始是带有强迫的一种信仰、皈依,我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我。

但是,慢慢地心跟法会互相摄入,心摄入法中,法摄入心中,到时候就功夫相应。这个功夫相应可能是一刹那,瞬间,也可能会有一段相续的时间,你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相状出现,比方说你看到光明,看到佛陀,甚至于你看到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时你要记着,千万不要跟别人宣说。

智者大师提出,向别人宣说有三种过失:

第一个,你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引导。因为你的境界相,你怎么说都不可能说得刚好,你讲太多也不可以,讲太少也不可以,所以你怎么说都没办法正确地诠释那个所缘境,所以有引导众生误入错误理解的嫌疑。

第二个,功德丧失。你只要讲出来,你再去打坐,那个境界就没了,消失掉了。

第三个,是最可怕的,误入歧途。你讲的时候别人一定会赞美你,然后你对这个相就更执着了。

修行的过程,在《楞严经》只有两个原则:离一切相,修一切法。你的相要越少越好,即便是佛菩萨的清净相都要舍。你说佛菩萨的相要舍,那我念佛也是佛法的相状,那只是我借佛陀的相状,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相状只能够借,不能执着。

你讲感应神通,讲久了以后,你的心就注意这个相了,就开始忽略忆佛念佛那个方法。这时如果你刚好有怨亲债主在鬼神道,他已经等你很久了,你刚好出现这个隙缝就糟了!他就出现你喜欢的相状,然后你就跟鬼神感应道交,误入歧途,堕入魔道了。这个时候,佛陀出世都没有办法救,因为这时你善根完全破坏了。

所以说功夫相应,你只能请教善知识这个是怎么回事。他说:“喔,这个是好现象。”你只是知道,喔,这是好现象,增长信心,如此就好,继续往前走,后面有更好的摩尼宝珠,不要留恋旁边的小花。你知道这个相状是好的,是功德相就够了。

《楞严经》上说,知道就好,“知”但是不能“着”。知道会启发我们的信心,喔,我的业障消除了,我看到这个相状,我消除了,知道就好,继续再往内修,里面有更殊胜的清净功德等着你。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有“有所得心”,这会自己障碍自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梦见延寿 左君履和,二家兄之内侄,左文襄公之曾孙也。...

如何走出情痴

活在世间,情对于人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真挚的...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济群法师: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问: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济群法师答: 情,来自...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七种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排毒

1、茶叶 茶叶富含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饭前供养偈

供养偈: 「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

在生活中持守五戒

人之所以学佛,旨在求得生死解脱之道。学佛的着力点,...

海涛法师《历代祖师念佛开示菁华》

一、善导大师开示 1.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菩提心略修法

一、菩提心的利益及其重要性 我曾反复强调过菩提心的重...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净行品》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