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净界法师  2019/09/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道人与正常人之间如何做个平衡

问:道人感觉象是有一个出离的部分;我们还是要成为一个正常人,好像又要入世扮演我现在的角色;可是我现在扮演现世各种复杂的角色的时候,我还要有道心。就是在道人跟正常人之间的平衡,请师父再来开示一下。

净界法师答:我们一般人开始学《楞严经》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不正常的状态,真的!这个是正常状态。你如果学《楞严经》以后,还很正常,那就不正常了。因为你学完《楞严经》以后,你得到的讯息就是“这些都是多余的”,你本来都没有嘛,本来无一物嘛,你自己去惹尘埃了,你自己去找的,人生业力是你自找的,一念妄动才有轮回嘛。你会觉得本来无一物,你何苦去惹尘埃呢?

所以一个人学完《楞严经》以后,会落入不正常状态,可能会三年;可能会五年;甚至有些人会十年,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有包容心,因为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叫“从假入空”。他待的时间会由他的善根、悲心不同,有些人慈悲心比较重,入了三年,他赶快就从空性跑出来,又重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但是我告诉大家,每一个菩萨都有一个不正常的状态,这是正常的!如果你现在是堕入空性当中,你会对有些事情很排斥,你不要太自责自己,每一个人都这样走过来的,包括我们都是这样子走过来的。刚开始会先远离它,带一点排斥,都有可能的。

但是你《楞严经》学完以后,如果你走不出空性,我建议你读《法华经》,《法华经》又不一样了。《楞严经》它把所有相状的东西,说得一文不值,“离一切相”,它就讲这个相状,根本你就是自己找麻烦,这是灰尘。你为什么要用灰尘,往清净的身上洒呢?《楞严经》就是这样。《楞严经》告诉我们,所有相状的东西,都是带给你痛苦的,是一无是处的。

但是《法华经》就不一样了,《法华经》叫“藉相修心”,佛陀说你要成就无量的庄严波罗蜜,你还要去面对众生相,把你以前丢弃的众生再借回来,藉众生相来修布施;藉众生相来成就你的忍辱,这个时候“即一切法”。你要成就布施的法,从哪里来呢?从众生相而来嘛!你不去面对众生,你怎么修布施的法呢?所以相状不能求,但是法要成就啊。但是你没有相,你就不可能有波罗蜜的法,万德庄严之法,你不可能要成就阿罗汉嘛。

所以阿罗汉跟菩萨最大的差别就是:菩萨入了空性以后,他还有《法华经》把他救出来。我现在还不敢讲《法华经》,为什么?其实很多人在期待,我希望大家在空性的法水里再多泡一会。因为我们的执着太重,不要急着出来。你读《法华经》以后,你会有一个冲动:“Do something!”,做什么事都好,就是干点实事啊!

《法华经》就是这个知识,用大悲心。因为相状不会伤害你,你换个心态——“藉相修心”,它反而是你一种成就。但是现在我告诉你这个,你可能会产生矛盾,你说你要我把相放掉,现在又要找回来,大家会有一种冲击,是吧!

所以我希望大家《楞严经》学完以后,能先沉淀一下。《楞严经》的思想,是扫一切相,离一切相,这些尘埃都是多余的。我本来都没有这些相状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吧!

所以如果你现在落入《楞严经》的空性里面,不要着急,正常过程。在空性的法水里面,洗涤你的尘埃,先待一会,也不着急着出来。但是当《法华经》讲完以后,你会有不同的心态。

《法华经》佛陀太厉害了!佛陀有本事把你带进去,他就有本事把你带出来。你《二十八品》听完,利根人有可能前面几品就出来了,法说,就从空出假了!中根人在中间一点,中根人是因缘说。后根人佛陀讲譬喻说的时候,你肯定要出来,三周说完,一定让你出来。所以我读完《法华经》感觉佛陀太厉害了!

佛陀有本事,让你从因缘假相里面“从假入空”,他用《楞严经》的法水,把你从有相里面带到空性,他也又用《法华经》的法水把你“从空出假”,从空性把你带出来。真的!但是如果你现在觉得好像跟生命格格不入,这是正常情况。每一个人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这是必经的疗程。

只有极少数的人,他可以马上从假入空,又马上从空出假,这是极少数的人。他可以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一次解决,这种人现在几乎没有了。

正常都要分成两个疗程,两个阶段,先从假入空,经过《楞严经》三年的法水的洗涤,五年、十年都没关系。

但是你学完《法华经》的时候,你的心态就不一样了,你会觉得相状没有错,“色不迷人,人自迷”。其实因缘假相,它本来不会沾惹到你的,你只要“安住空性”,你还可以藉这个相状,它反而是你修行的一种增上缘,“转因缘成菩提道”。

但是这个法,我们现在不急着传授,我们希望大家先在《楞严经》的空性里面,先待一会。你先深入一下空性,但是你不用紧张,佛陀后面还有药,会把你从空里面拉出来的。佛陀太厉害了!你只要把《法华经·二十八品》听完,你自己会受不了,从空性跑出来。因为那个相状,它不但不是过失,反而是你一个成长的增上缘,历事?心、藉假修真。

现在我要讲的就是说,同学之间,如果有些人,他学了《楞严经》会变得很奇怪,希望大家多一点包容。因为他从一个攀缘外境的情况,他要经过第一个疗程,这个是正常的,这正常的!因为你不断地去指责他,他自己会惶恐,是不是我自己做错了,其实他没有做错,这个是正常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

问: 一般人很害怕失败和痛苦,非常希求成功和快乐。...

如何证明有前世今生和来世

网友:法师,真的有来生吗? 学诚法师:很多人不相信生...

为何世人追求的欲乐都不是快乐

问: 为什么在佛教看来世人追求的欲乐都不是快乐?如...

学习佛法应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

问: 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

什么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问: 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 慧律法师答: 从粗浅...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

昌臻法师《修行人应经得起八风考验》

八风,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界之风...

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的水果

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水果的种类。但是很多人不...

学佛必读的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对情爱的执著放不下该怎么办

问: 看了您的书,我现在慢慢觉得物质已经不那么重要...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敦煌歌辞)

鸡鸣丑。鸡鸣丑。曙色才能分户牖。富者高眠醉梦中,贫...

婚外情的人与佛的对话

俗云:无恩怨不成夫妻债。众生可以看看周遭,许多夫妻...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宣化上人: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

这阿弥陀佛虽然只是四个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弥陀...

遭遇中阴后他对佛法深信不疑

不少所谓的信佛人,其实是半信半疑、糊里糊涂在信佛,...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维摩诘所说经》的〈佛道品〉中,记载普现色身菩萨与...

玉米怎么吃最营养

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这六种教育是孩子们最需要得到的

在大多数家庭中,妈妈扮演着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