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印光大师  2018/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则得之矣。孟子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为礼,谓嫂溺不援为豺狼,当此之时,固不能依平常之礼为论也。孝子事亲,无所违逆。

若亲生毒疮,犹须以针锥刀鎞刺割,又须狠力挤其脓,以至见血方止,此亦是孝之发露处。若畏其犯逆,则亲命已矣。然不可见有如此行者,谓之为孝,乃于无毒疮之父母,亦作如此刺割,则成大逆不道,天雷当殛。

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遂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佛堂。凡手若摸下体,必须洗净。礼拜若不便,当少礼。至于念佛,诵经,则固以志诚恭敬心行之,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当此病发时,能至诚念佛,则当倍生怜愍。

若如愚人所执,身有此不洁之病,则不可念佛。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念佛人,宜行,住,坐,卧,心常忆念。平时须于洁净处,衣冠整齐时,或出声念,或默念皆可。唯睡眠,及大小便,倮体澡浴时,只可默念,不宜出声。若遇刀兵水火灾难,则任是何地,何种形仪,皆须出声念,以出声比默念更为得力故也。若女人生儿子时,当于未生前即念。及至临盆,虽倮体不洁,亦宜出声。此时有性命相关,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不得论仪式不庄,污秽不净等也。

女人难产,不是与所生儿女有怨,便是宿世怨家,障不许生,令其受苦。能念佛,并旁边料理之人同为念佛,则彼等怨家闻佛声,当即退避,不敢为碍矣。是以女子从小,便当令其念佛,以期预灭此难。若平时常念佛之人,断不至有此危难。即平时不念佛之人,能志心念,亦必定易生。愚人执崖理,谓家中女人生子,家中都不可供佛,也不可念佛,否则得罪。此系执死方子医变症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可哀也已。汝能将此义,与亲邻妇女说,其功德甚大,而毫无所费,可谓拯人于未危。但须详为分别,切不可谓女人生子,倮体污秽皆无碍,平常亦了无敬畏,不须净洁,则又获罪不浅。

平常须依常理,月经来,及生产,乃是变理。详审孟子,及光所譬,自可悉知。今为汝寄文钞一部,安士书一部,观音颂一部,寿康宝鉴二本,祈详阅。文钞,不但修持净业有所依凭,即涉世守身,齐家教子等法,皆有发明。当今之世,必须认真提倡因果报应。教子固属要务,教女更要于教子。以人之幼时,常在母边,母若贤,则儿女自然会贤。以熏陶化育于平时,习已成性,及长而受父教,则顺流而导,实为易易。今世之乱至如此,皆无上二种之善教所致。光挽劫无力,救世有心,故为此一上络索。倘不以为老僧迂腐之谈,则幸甚。(致自觉居士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无意识下死亡能否往生

问: 在无意识状态下死亡,是否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慧...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

梦参老和尚《佛七开示》

第一日 上:念佛的障碍 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

发心往生者,皆得无量诸佛护念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

念佛一定要「念兹在兹」

我们很多人念念佛,念念佛这个心就会像野马,就往外跑...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推荐】不要低估无始劫来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就好,干啥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

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

【推荐】印光大师《一函遍复》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一切上圣下凡...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

条件太好了,反而对修行不利

中国人更应该懂得禅的智慧,你会更加地豁达。或者说,...

人身暇满难得,空耗非常可惜

如理如实地了知、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然而,现在很...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欲望是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