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净界法师  2015/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

第一个,“不着财位”。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地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位。当然因果的招感,是谁也不能去否定它。

但是菩萨应该观察这个“财富”跟“地位”是生灭之法,只是他生命当中一个生灭的过程,他的重点应该要调伏心中的爱着,重点在“不着”。

为什么不贪着呢?古德批注说:“不为贪欲所累”,这个“累”就是系缚。因为你产生贪着,重点不是外在的财富跟地位有问题,而是你贪着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躁动的欲望就障碍你的菩提心,使令你对于生命的目标开始模糊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比较可怕的地方,障碍菩提心是很可怕的!

所以你应该要透过布施,把多余的财富舍出去,尽量避免对于地位的追求,不要让内心产生一个贪欲的累赘,因为这个贪欲生起的时候,你还得对治它,更麻烦!

第二个,“不犯尸罗”。菩萨对于所受的戒法,应该要不加毁犯。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远离恶趣,你就应该对于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以及它所相应的遮罪,要好好地受持,菩萨是要远离恶趣的。

第三,“于苦无动”。菩萨对于人事的干扰,要能够安忍不动。

第四,“于修无懈”。菩萨对于所修的福德、智慧的资粮,要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为什么?这以下讲出一个原因来。

其实前面的四度,就是“于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就是说,菩萨修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重点,还不是修习福报,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创造一种不散动的因缘,就是一种寂静的力量。有这个寂静的力量,你才能够心专一境地修习“止”,才能够在专注当中,去拣简择万法唯识,一切法是心所变现。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够思惟观察法义,悟入唯识的真理。

所以菩萨刚开始依止闻思的智慧而修六度的善法,由善法当中,又创造一个寂静的心情,增长你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地前菩萨,也就是凡夫菩萨修行的内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学佛道却变成外道,自己还不知道

若能了达法身乃解脱自在,离一切二法之过,而以正智观...

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

问: 作为佛教修行人,必须要看破今生吗? 索达吉堪布...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在一切境遇面前不退失道心

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顺缘或...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星云大师:修身与人际关系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才能...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他花5年时间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习惯,结果很震撼

习惯预示着一种因果关系。习惯决定着财富、贫穷、快乐...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

祖师禅的手眼

出家人有这样一句话,叫久住有缘,久坐有禅,说一个人...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

扫地的人能成就五种功德

古印度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

如何帮助心口不一、贡高我慢的人

网友:怎么去帮助心口不一、贡高我慢的人? 学诚法师:...

宣化上人:供佛的十种供养

这供养呢,以前讲过很多,现在把它再讲多一点。这供养...

积极的语言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我常常对很多人说: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临命终时,用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来庄严这句名号,...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

惟贤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