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明海法师  2019/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参禅前要注意的三个先决条件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定的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要有因缘。要具足这样绝对的信心,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

人们常说,学禅是上根利器人的事情。那么,什么是上根利器的人呢?上根利器的人并不是那些聪明、伶俐、乖巧的人,而恰恰是有决定信心的人。

有信心、信得及的人就是上根利器。那种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进两步退三步、犹犹豫豫的人,不太适合学禅,因为他缺乏信心。

不过根性上利和钝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这个决定的信心是可以培养的。下面我从拥有决定的信心这个角度来谈一谈参禅要注意的几个先决条件。

第一点,持戒清净。在家居士有在家居士的戒,要守好五戒,修好十善;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沙弥、比丘要持好自己所受的戒体。

戒行清净使我们得到的首要功德就是,内心充满信心。戒行不清净、犯戒的人,不需要别人讲,本能地就觉得心里不踏实。这是信心受到了伤害。这也是修行的人应该反省的。

每天晚上,我们要好好想想,我现在修行对三宝的信心还很足吗?有时候你犯了错误,潜移默化地会使自己的信心受到影响,日久天长,就会从信到不信。

佛教心理学里的不信和疑,是两个概念。疑是一种主动的对佛法存有疑惑,能促使人进一步地追溯答案,而不信则是消极的,没有信心,换句话说,就是信心的疲惫、疲软、不振。

打个比方,有人告诉你,往这块地下挖一尺就会挖到黄金。如果你信得及,马上就会动手去挖;如果你不信,一会儿找找工具,一会儿这里挖挖、那里挖挖,永远也挖不到黄金。我们说我们信佛、信法、信僧、信这个法门,但反照一下,我们真信吗?

如果真信,就会精进、不懈怠地努力。为什么不能做到呢?说明心里有不信。要保持我们的信心清净,坚定有力,需要持戒清净。戒行不清净的人,信心就会受到影响,而且障碍会多。

第二点,要有健康的人格。这点与前面一点有关联。我们今生今世有健全的人格,是源于我们过去世戒行清净。如果我们过去一直以来止恶行善、戒行清净,那么我们今生今世就会有比较健全的人格、身心。

有健全的人格、身心,是我们修禅、坐禅的重要前提。我们不要指望通过坐禅,把心理上的某种疾病、精神上的某种扭曲治好,相反,比较健全的身心才是我们参禅的先决条件。

当然,完全健全的人只有佛菩萨,这里所说的“健全”,是从我们作为人道众生,在身体上,特别是在心理上相对健康来说的。如果我们内心压抑、严重扭曲,我个人觉得,参禅不太合适。因为参禅这个修行法门,是一种非常猛烈的修行法门。

刚开始下手,也许不觉得怎样,很温和,但到关键、全力以赴、需要把自己整个身心交出去的时候,健全的身心就很重要了。若身心不健全,在修行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碍、出现偏差。

现代社会有心理问题的人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以禅的智慧自我观照、自我疏导来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水准,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但真正在禅堂里短兵相见,动真格的,昼夜不停地用功、参禅,要明心见性,这种状态,有心理疾患的人不适合,内心有严重郁结的人,也不适应。

因为参禅最后带给我们的是整个身体里的革命,从根本上调整我们心和境的关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方式。这个时候既需要有比较好的老师,同时也需要自己有比较好的素质。这里大家再一次看到持戒有多重要。

第三点,要明理路。要参禅,首先要清楚修禅的理路。本来禅宗的风格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的地方进前一步,没有什么理路不理路的。

但我们现代人没有那种根器,对这个法门还没有生起坚定的信心,还有疑惑,若能把这些疑惑在理路上弄清楚了,信心自然就坚固了。

禅宗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里本来就不以理论的论证为特长,而是以直指心性、直接从这里下手体证为特长。以教理基础为指导,逐渐地实践,这是渐悟,教的方法。禅宗被称为宗,是主张顿悟的,但宗和教也不可分。有一些简单的、大致的理路,事先需要弄清楚。

比如,我前几天讲到,在禅堂里一坐,我感到很舒服,可以一直坐下去,感觉入定了,开静的时候,还坐在那里不下来,可以吗?按禅堂里的规矩,不可以。禅堂用功,严格说来,不是要我们修四禅八定,而是修禅。禅是什么?禅是心灵的智慧。这个东西是活的。

但是,要开发心地的智慧,没有定可不可以呢?不可以。因为如果我们的心很粗、很浮躁、很散乱,要认识自心的智慧是不可能的。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要认识内心本具的智慧,这个最初水准、最起码的禅定,是哪一个层次的禅定呢?依佛教的教理来说,见到无漏慧最起码的禅定,是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是从欲界到色界的过渡——欲界是没有禅定可言的,色界有四禅。四禅的第一禅是初禅,四禅的每一个禅定之前有一个过渡,叫近分定。初禅的过渡定还在欲界的状态,所以称之为“未到地定”,正要到那边但还没有到,这个是见到无漏智慧最起码的禅定指标。

这里所说的“最起码”,意思是说:你有高于未到地定的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当然更好;你可以没有色界四禅,但你起码要有未到地定,这样你才有可能开发无漏智慧,明心见性——开悟。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你的心完全在散乱的境界里是不可能见到自性光明的。

以参禅的方法来说,你不必专修禅定,只要一心一意地参一个话头、起一个疑情,得不得定甚至都不要管,自然就会把我们带向那种境界。你的功夫得力,力量积累够了,自然就会进入相应的禅定境界。

当然,最重要的是觉照、观察,观察的力量会将我们向前推动一直到见性。这是依佛教的教理对参禅所做的一种分析。这种分析是多余的,内行人看了会笑话的,因为哪有这么多的啰嗦!单刀直入!

说这些已经是落二落三了,但对我们还没有入门的人来说,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有一定的必要。你心里弄明白了,疑惑没有了,信心就增强了。所以希望大家在禅堂里用功,要继续坚定信心,全力以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学佛要以智慧断烦恼,不要着相修行

修普贤行愿法门,发广大的菩提心,尽虚空、遍法界,尽...

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也是一种法施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

幸福人生需要三件大事积累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有多少财富、感情、名利和福寿,都...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很重视眼前的人,只有现在没有未来

佛法你要是不知道,你会觉得佛法是非常的矛盾。般若波...

戴着假面具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推荐】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

夫子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见到一个人的优点,就肯定他...

您的继承人培养好了吗?

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上至帝王下至百...

海涛法师《幸福婚姻经典辑要》

沙弥罗经 (失译) 昔有小儿,名曰沙弥罗,年始七岁,意...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