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世间上有五件事无法避免与脱离

2012/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天,佛陀带领弟子们入舍卫城托钵,途中看到一名梵志望着自己田中已经成熟、可以采收的稻米,面露欢喜之情。佛陀问同行的比丘们:“你们有看到那位梵志吗?”众人皆点头后,佛陀即默然入城托钵。然而,当天夜晚下了一场大雹雨,梵志田中的稻全部受损,女儿也在当时往生,双重的打击令梵志愁忧悲苦,举国之内无人能让梵志停止哭泣。

隔日,众比丘至城中托钵时,听到梵志家发生的不幸,便回去禀告佛陀。没有多久,梵志也哭着来到精舍求见佛陀,请示解除悲苦的方法。佛陀告诉梵志:“世间上有五件事情无法避免,也无法脱离:

一、事物必会耗减,没有令其不耗减的方法。

二、事物必会变灭,没有令其不变灭的方法。

三、色身必会生病,不可能永无病苦。

四、色身会渐渐衰老,想要让它不衰老也是不可能的。

五、人最后都会死亡,没有人可以免除。世间人没有智慧,不了解佛法,见到这些耗减、变灭、老病死的现象时,就会愁忧苦恼,这是因为不了解真理。”

佛陀继续劝勉梵志:“不只有你家会有无常,世间都是如此,无常都在我们身边,怎能要求只有你可幸免?所以要以智慧观察这些无常现象,如果你因此而吃不下、不快乐,那你的冤家就会得意,而你的亲朋好友却会为你而忧愁;即使如此,这些无常之事也不可能回到像以前一样。所以,能够了解无常的道理,遇到变异、损失、老病死,也就不会难过悲伤了。”于是佛陀为梵志说了一首偈语:

不以忧愁悲声,多少得前所亡?

痛忧亦无所益,怨家意快生喜。

至诚有慧谛者,不忧老病死亡,

欲快者反生恼,见其华色悦好。

飞响不及无常,珍宝求解不死,

知去不复忧追,念行至胜世宝。

谛知是不可追,世人我卿亦然,

远忧愁念正行,是世忧当何益?

接着,佛陀为梵志说布施、持戒等种种法,梵志心开意解,心意调柔,如实知苦、集、灭、道四谛真理,便恭敬顶礼佛陀,并合掌说道:“我今已了解真理,从今以后皈依佛、法、僧三宝,奉行五戒,尽形寿不犯戒。”言毕,绕佛三匝,欢喜而去。

典故摘自《佛说义足经·卷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无常上面是站不稳的

万事万物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正常的规律。若是...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人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

罗睺罗出家记

有一次波斯匿王去见佛,因为那时佛要度罗睺罗出家。国...

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

不死的地方哪里都没有,假如真有这样的地方,有钱的人...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人生一切境遇

人的一生总是有苦有乐、有喜有悲,会遇到让我们喜欢的...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不勤而冀得,娇弱频造罪,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 不...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

上山的和下山的

上山的和下山的 在同一条石板小道上,上山的和下山的...

人命在呼吸间

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

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

面对诱惑,孪生兄弟不同的命运迥异

今天这则故事,出自《人鉴》,编者为李圆净。李圆净(...

陪他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

内心有障碍有烦恼该怎么办

我们有了障碍、烦恼怎么办?应该要用佛法来战胜它。这...

穷画师的布施

《大智度论》里讲到一位贫穷的画家,很有意思。他是在...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 生命盛开在...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

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不吃鸡肉的7个理由

1、鸡比狗和猫更聪明 最近已有几份研究显示鸡其实是十...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