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苦来自于欲

2012/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钵,准备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罗迦叶居士正准备出城办事,在往耆阇崛山的路上,他远远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罗迦叶请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为我开示吗?’佛陀告诉迦叶居士:‘现在时机并不恰当,我要先进王舍城里托钵乞食,等回来时再为你解说。’

但阿支罗迦叶仍一再地请佛陀立即为他开示,佛陀于是答应了阿支罗的请求,阿支罗问道:‘一切苦恼之事,皆是自心生起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继续问:‘世尊!苦恼是由他法而生的吗?’佛陀回答:‘不应如此说。’阿支罗迦叶又问:‘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心与他法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应如此说。’

阿支罗迦叶继续问:‘难道苦是无因而生的?’佛陀回答:‘苦非无因而生。’阿支罗困惑地问:‘您说苦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无因生,难道世间没有种种痛苦?’‘世间实有苦。’佛陀慈悲地回答。

阿支罗再次请示佛陀:‘既然您说实有苦存在,请为我开示苦的真实义理。’佛陀便开示:‘苦的感受非本来就有,也非他法所生,因此不会是自他共生,也不是无因而生。真理,应该离开种种相对法,而回归中道。诸佛如来皆说此法: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苦是由于无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识,识而有名色,名色而有六入,六入而有触,触而有受,受而有爱,爱而有取,取而生有,有而有生,生而有老死。若无明灭,则万苦皆灭。’

阿支罗迦叶听闻佛陀开示后,了知苦乃识心执取而生,而破除心当中的无明才是真正的灭苦之道。顿时远离一切垢染,证得初果。于是阿支罗迦叶恭敬合掌,向佛陀禀白:‘慈悲的佛陀,我已明了苦谛之理。从今日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此一生作佛弟子,愿佛陀为我作证明!’阿支罗在至诚恭敬顶礼佛陀之后才离开。

阿支罗离开精舍不久,被一只在路旁为保护小牛的母牛所触杀,在临命终时,因六根清净,安详自在往生。

比丘们在城中乞食时,听到了有关阿支罗迦叶闻佛陀开示,命终无有怖畏的传言,于是在乞食完毕后,便前往佛所请示佛陀:‘世尊,阿支罗迦叶为何能证此无怖畏之报?’佛陀告诉诸比丘:‘阿支罗迦叶已经了悟苦谛之理。能够如实了知法的真义,才能远离怖畏,得大自在。’

典故摘自:《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

省思:

人,因为‘欲’而生此娑婆世界,而‘苦’的来源就是‘欲望’;欲望,则是来自于自身的一念不觉。想要得到自在和解脱,唯有离欲、离念。佛陀三转法轮言:‘此是苦,逼迫性,汝应断。’《佛遗教经》云:‘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若能从因上努力,保持觉性,不使六根出流攀缘六尘,直接从最根本的起始点下手,即截断其源流,因灭则果灭。离却了生,即无有灭相,真正究竟之乐,当下即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点燃心灵之灯

一位出身贫寒的农家小姑娘,常常暗自羡慕那些生活富裕...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生病的时候要修持这个法

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 既然生病的时候要去看病、吃药,那...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

三界如粪坑 应早求出离

如果今生错过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无量劫都难以再逢到...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一个佛教徒的嘴巴

有一只老虎王有一天跟其它的老虎说:从今天开始,看到...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

声声木鱼的力量

大约二十一年前,本人有一天和一位朋友在苏州近郊登山...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

6种养颜补虚的豆浆

1、黄豆浆 用料:黄豆85克,水1200毫升(容量可根据个...

修行归根到底是要利益众生

心生,种种法生。妄想、执著越重,痛苦麻烦就越多;正...

处理问题的八个方法

有能力的人善于处理问题,没有能力的人面临问题就手足...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

【推荐】如何看待「恶人风光,好人遭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言行的造作和果报的显现之间...

圣严法师《什么是净土》

(一)净土的定义: 净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萨等圣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