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慈诚罗珠堪布  2014/03/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坚定,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这两个外加行没有修好,这是另外一个没有成就的原因。这种情况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汉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强调一些形式,追逐大圆满、大手印等一些很好听的名词,没有去抓根。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从人生难得开始,将基础打牢。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楼。

经书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犯人在充满寒冷、黑暗的监狱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外面晒太阳,这就比喻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感受阳光的时刻,以前一直在漫长的幽暗中承受着严寒的煎熬。将我们关进囹圄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时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我执。我执,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现在在外面晒太阳的美好时光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一旦结束就将回到无尽的黑暗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见阳光。此时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阴冷恐怖的监狱中,就应该想方设法逃出去。因为如果不抓住机会,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这一切现状,他怎么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知道,轮回不是一个好地方,之所以现在我们感受不够强烈,是因为这是我们整个轮回当中最圆满的时候,平时虽然有一些痛苦,但与地狱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但却自欺欺人地不考虑这些问题。将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了,安心地的享受转瞬即逝的光明。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吗?要不要回去,机会不是掌握在所谓造物主、万能神手中,而是在每个人手里。主要看你做不做,什么时候做,如果明日复明日,一直往后拖,将大好的时光白白蹉跎。最后就没有机会在等待你了。若不知从长计议,不想办法改变即将面临危险的现状,实在可悲可叹。

经书中还有一个比喻:在很高的悬崖上有一个野生的水果。一个人用一只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吊在悬崖外的身体,一只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两只老鼠轮流吃着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现在放弃水果,是有办法爬上去而不堕悬崖的,但这个人却对这些熟视无睹,仍毫不在乎地吃着水果。这两只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们的年龄,水果就表示世间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这“两只老鼠”将维系我们生命的“草”,每过十二个小时就吃掉一根,直至我们生命终止,绝对不会停息。属于我们的“草”每天都在减少,当“草”彻底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坠入万丈深渊。贪欲的人却不计后果,只在乎水果的鲜美滋味,一旦掉下去,追悔莫及。所以,在现在有办法可以不堕入轮回深渊的当下,千万不要为贪得一时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

如何在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问: 如何在每一天的修行生活中升起无常感? 索达吉堪...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心开路就开 心死路就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有三个儿子,因为工作的缘故...

在「无常」中驾御感情

学佛的人并非不讲感情,而是要学会在无常中驾御感情!...

印光大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无常 ●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

圣严法师:老化是自然现象

一般人以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实「生」是一...

药师佛十二大愿变相图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被称作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机遇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

很多人说,距离金子三英寸远讲的是关于机遇的故事。可...

佛教和中国文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中国文化是世界人...

念佛的两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什么障碍要破除?一个是昏沉障,一个...

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为何又能看到这一切呢

又有人会说:既然万事万物都不存在,那我们的眼睛为什...

知有弥陀圣号,亦为不可思议之善根

原文: 不但此也,即绝无信愿,绝不修持,知有弥陀圣号...

去算命不如转变因果

搞这些神通的人,什么神家仙家,也是不能经常跟他们交...

尸毗王剜眼施鹫缘

蝉声唧唧穿梭在蓊蓊郁郁的只树给孤独园中,传递着解夏...

多行善事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

念佛要怎样念才最理想

问: 请问念佛要怎样念最理想?是否要观想念佛?要如...

八佛名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问: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师答: 对治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