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净慧法师  2020/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有“身、受、心、法”四个字,只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句话,但是这四句话有一大本书,这四句话是佛教修行的根本法门。

一个人从学习佛法开始,就是从四念处入手。特别是出家人,一出了家,就要知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才能够进入佛法的大门,才能真正说是在学习佛法,是在修行。如果连最基本的欲望都不能止息,修行就很难进入。

讲了四念处以后,还有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处是以智慧为体,四正勤是以精进为体,四如意足是以定为体。修四念处时,智慧增盛了,必须再以精进来策发念心,策发智慧,令心勤求不懈。

所谓四正勤,一是已生恶令永断,二是未生恶令不生,三是未生善令生起,四是已生善令增长。四正勤就是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上,分别界定清楚。

已生恶令永断。因为已经断了的恶,往往又会死灰复燃。比如说,贪欲心、懈怠心,都是恶法,都是修行中应该对治的烦恼。比如说,今天睡懒觉了,觉醒过来,那就从今以后不再睡懒觉;今天放逸了,有所觉醒,从今以后不再放逸。怎么样才能不放逸呢?怎么样才能不睡懒觉呢?就要有一种精进心,推动道念不断增长,那就能够令已断恶永不再生。

对于已断的恶,我们一般人往往是重复了又重复,犯了再犯,屡禁不止。犯了又忏悔,忏悔了又再犯,等于忏悔不起作用。所以要用精进的心令已断恶永不再生,这才是修行者的心态,修行者的毅力。

未生恶令不生。我们有许多人,对于世间的种种坏习惯,如果没有警觉的心,就很容易沾染上一些坏习惯。自己本来是清清净净的,没有那种坏习惯,可是被人传染了。比如说抽烟喝酒,这都是坏习惯。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抽烟喝酒,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就逐渐沾染上了那些坏习惯。

如果是一个修道的人,是一个经常保持精进不懈怠的人,他就会在坏习惯面前经常保持警惕心,不接近它,不受感染,那就能够令未生恶不生。这也是由于有精进心在推动策励道心的缘故。

未生善令生起。世间有许多的善法善事,学佛有许多的善法善事,所谓众善奉行,只要符合自他二利的善法,要积极去做;只要是符合现善、后善、究竟善的行为,要努力去做。

比如说,我们首先一条一条地落实十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进一步又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不断地提升善法的层次,不断地扩大修习善法的范围,使我们的人生真正成为纯善无恶的人生。

已生善令增长。已经修习的善法,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展,不断扩大。比如说,我们在家里修行打坐诵经,今天早上我诵了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坐了十分钟,能不能要求自己明天早上诵了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后,坐二十分钟呢?如果能够做到,那就是令已生善法得增长。

每天晚上诵《金刚经》,要求基本上要诵一遍,能不能逐渐做到每天晚上诵两遍、三遍、五遍呢?如果以精进心来策励,晚上诵五遍《金刚经》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知道,一般的家庭休息的时间很晚,如果利用那些闲聊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逛街的时间,来修行打坐,那就会使善法增长,使修行进步。

四如意足以定为体

四正勤分为止恶和行善两个方面。从断恶的方面来说,既要已生恶令永断,又要未生恶令不生;从修善的方面来说,也是既要未生善令生起,又要令已生善得增长。之所以能够如此,都是由于精进心的作用。没有精进心,要做到断恶修善很不容易。四正勤以后,还有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是以定为体。所谓如意足,就是能够满足自己修行的愿望,使自己的修行能够得到满足。

一、欲如意足。欲就是希求、仰望。如果修行没有希求仰望之心,修行很难进步。有希求仰望,并且能够得到圆满具足,那就是欲如意足。

二、精进如意足。要想满足自己的希求,不精进、不努力,达不到这个目的。精进就是一种推动的力量,精进就是有一种不断进步、不断追求新目标的力量。能够精进,对于所修之法就能圆满成就,如意具足。

三、念如意足。念就是忆念,对于所修之法念念不忘,希望所修的法门能够得到如意满足。

四、思维如意足。仅仅是忆念还不够,还要通过思维拣择,使得在所修善法上一步步地深入,才能使所修善法圆满成就。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三个法门,是为一类。这是我们开始修行之时,在修行位上所应修习的三四一十二种助道法门。在这三四当中,以四念处为主体,以四正勤为行为上的推动,以四如意足为思想意念上的推动。

推动什么呢?推动我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推动我们精进地修习这四念处,早入圣道,早入甘露法门。这三四一十二种圣道,都是从同一个人的修行过程来加以安排的,并不是说你修四正勤,我修四如意足,他修四念处,不是这样。而是同一个人就要次第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不仅如此,对于以下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也是指同一个人的修行过程。始从四念处,终至八正道,就是讲的同一个修行者修行的全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

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对孩子的教育,西方人觉得小孩子就让他玩个够,想要什...

修道只有两个字:坚持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

达真堪布:精进是迫切,而不是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的过患,讲地狱、饿鬼、...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精进不起来怎么办

问: 精进不起来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 精进不起来,肯...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懒惰放逸是人与生俱来的烦恼。谁都想偷懒,冬天早上赖...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无常不是说着玩的,要正确去面对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

入禅之门第四讲:六祖禅法

今天讲的题目是六祖慧能之禅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师...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好人和坏人之分

大家都知道好是坏的反义词,坏是好的反义词,也知道好...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圣严法师: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了家庭、父母、亲友,所以不需要有...

在生命的尽头,这些东西还有用吗

地球,根本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欲望。中国人口众多,如...

天人的五衰相现

天人有五衰相现,这五衰相现是什么呢? (一)花冠萎...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