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2020/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家修道,未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却总是瞻前顾后,犹豫徘徊,迟迟未能做出决定,痛苦不已。那时也不知道心要安住当下,才有洞察力去决定自己的人生,所以常常是悔恨于过去、惶恐于未来。后来,在诸多善知识的开示和父母的引导下,终于鼓足了勇气,迈出最坚实的一步——出家!

自己信佛,完全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的老一辈人都信佛,所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就信佛了。从小就听奶奶说观世音菩萨很慈悲,因此小时候常常默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希求菩萨能够保佑自己。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与外界的接触,就很少念佛了,清净心被污染,妄想、烦恼、杂念增多。

尤其是上大学期间,学会了抽烟、喝酒、泡吧、说脏话等坏毛病,随波逐流,自甘堕落。工作以后,常常抽烟、喝酒,吹空调,最终业障现前,身体寒邪湿气加重,肠胃消化不良等,吃药与输液也无济于事。最后在母亲的劝说下,每天坚持念诵三遍《普门品》,拜观世音菩萨一百零八拜,认真忏悔。

如是坚持了三个月,身体果然好转,声音洪亮,脾气也变好了,对于荤腥类食物不再有兴趣,自此,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

出家不易,找一个好地方修道更不易,所以,我带着一颗虔诚之心来到平兴寺,祈求能够剃度出家,安心修道。来到后,希望自己首先能够放下自我,服从常住安排,虚心接受批评与指正,修正心性,改变自己;其次,用身口意恭敬三宝,供养三宝,种福田、培福报,用一颗诚敬、谦卑、清净之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最后,也祈盼自己能够在本寺剃度出家,严持戒律,精进修行,做一个有僧格的僧人。

佛教产生于印度,兴旺于中国。但现在时值末法,法弱魔强,众生障深慧浅,不辨邪正,致使许多众生堕落邪见深坑,失去菩提正道,实在令人惋惜。

因此,学佛正知见很重要,否则会误入歧途。我们要树立正知正见,就应当要学戒、持戒,因为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而且戒律为三世诸佛入道的根本,又加之当前这个物欲横流、三毒炽盛的世间,学戒、持戒显得尤为重要。

至此,但愿自己不要纠结于过去、未来,安心于己,安心于此,有这个福报因缘能够于本寺顺利出家,一心修道,成就道业。

平兴寺 修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究竟在哪

网友:真正入佛教当僧侣,与仅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普通...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成就三法得道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

您是因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门的吗

问: 您是因为受到挫折才遁入佛门的吗? 济群法师答:...

出家和在家人各有什么样的责任

问: 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 禅师!您平常用功...

《净土圣贤录》之往生比丘

往生比丘 《净土圣贤录》初编者际清居士彭二林评论道:...

煽风止沸

古人说:以德伏人者昌,以力伏人者亡。世间大多都是以...

恶行可以掩盖一时,却不可能掩盖一世

离开青青草原的灰太狼一身的轻松,我一定不会回来的!...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万般将不去,唯有早念佛

傅大士云: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

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 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

莫作愚痴的老实人

我们说一把刀,你要割东西,一定要磨。我们记得,我们...

做人的六字诀

一、静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

这样回向功德会大得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讨饭的女人,她捡了一枚金币,捡了...

大安法师:带业往生的本质特点

你说一个凡夫念佛人一点错误都不犯,这也是不可能的,...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为什么《印光法师文钞》当中有这么...

没有人能独自取得成功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

人生的加减法

其实,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减法原则的。有时,放弃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