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2012/07/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嗔痴烦恼。因此,若能做到烦恼不生起,便不用著意于修行的细节,这种以目标为本而提倡“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的见解,本来是合理的:然而若错解烦恼的定义,则会衍生流弊。

有一个譬喻,说把欢乐带给他人,就像向人洒香水,自己也会沾上一身香气,让自己生活在愉快的氛围之中,所以弥勒菩萨亦以大慈兴乐作为其修行法门。然而,有一种狭隘的看法,认为能不动嗔念、保持心境愉快,就等于不起烦恼、就不用修戒定慧,却是一种谬误。

诚然,若动念起嗔心,是烦恼的表现:如能为周遭的人营造愉快的环境,则是一种功德。可是,这种看法只讲求不起嗔烦恼,而忽略了贪、痴烦恼。若只需心境愉快、嗔心不起便算是修行,则悉达多太子在宫廷中已过着这样的生活,何需舍弃王位、过六年的苦行生活呢!

在佛世时,有一种思想,不相信有来世,认为人只有一生,应尽量的享受,才不枉此生,佛陀指出这种想法没有考虑因果业力,是一种断见。所以“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不单指嗔烦恼,还包括不起贪烦恼和痴烦恼。如果放纵自己的行为,只求一己的顺心而任意行事,甚至引导他人过放逸生活,还以为这样就是不起烦恼、就是在修行,便走错了方向。

一日不起烦恼,是要连贪烦恼也不生起、痴烦恼也不生起,才算是修行。比方说,面对美味的食物,若没有节制地开怀大嚼、也没有受到旁人的阻止,则虽没有嗔烦恼,欲不是修行,因为自己已被贪烦恼所迷了:同样地,如果贪一时之快而罔顾因果,则是与痴烦恼相应了!

再与五戒相对照,五戒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一个人任意伤害众生、随便把公物据为己有、贪享众人之福、满口媚言绮语或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虽看似不起烦恼,实是没有惭耻之心,更惶论修正自己的行为了。

所以“一日不起烦恼”,要包括贪嗔痴三方面,一日之中,乐行布施、谨慎持戒而不被贪烦恼所转,安受忍辱、勇猛精进而不被嗔烦恼所动,摄心禅定、住于般若而不被痴烦恼所迷,这样不起烦恼,才是修行。

进一步说,横向的“一日不起烦恼”是要令自他不起烦恼,若因自己的行为而侵损众生,把烦恼转嫁给别人,则这一天已不是不起烦恼了:例如自己不做家务,只沉迷于电脑或电视之中,把家中杂务推给父母或配偶,虽然他们不会因此而起嗔心,这种放逸行为便没有修行了。

纵向的“一日不起烦恼”则包括当日的不起烦恼和来日的不起烦恼,如果先使未来钱,胡乱花费以满足一时的购买欲,因而入不敷支甚至债台高筑,则只是把烦恼的后果推迟,来日所承担的烦恼将更大!

总括来说,“一日不起烦恼,便是修行”是意味着自己不因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际遇而起贪嗔痴等烦恼,自己和其他众生也不会因自己这一日的行为而于当日或来日生起烦恼困扰,则这一闩的所作所为才与戒定慧三学相应:能如是行,便是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跟家人的和睦相处也是修行

现在很多学佛者都在学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要发利益...

数十年只念大悲咒,临终得观音菩萨接引

我们大家对于我们的修行,念佛,或你专持一行,或是诵...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修行人的七圣财

有七种财富,是修行人最真实的福报。 第一,信,即信念...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如何让我们能远离痛苦烦恼

问: 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

星云大师《学佛的次第》

第一篇 信解行证 壹:前言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深...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竹窗三笔序 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

曾国藩的《败经》—析败致胜的奇书

卷一本败 忧虞之际蓄气长智 [原文]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

能够偷走的虚名并不可贵

物质世界存在而不实在,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怎样度过身心的剧烈痛苦

问: 怎样度过身心的剧烈痛苦? 索达吉堪布答: 在痛...

【推荐】我们的福气卡里究竟还有多少余额

我在读书时,经常狂饮烂醉,曾有一个长辈告诉我,老天...

吃素一天对环境的影响

美国经过研究,统计了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吃素对环...

做善时不为自己求什么

不求功名的心态能够治疗求功行善的心毒。作为一个世间...

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星云大师《佛教与生活之一》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曹永德和曹金慧芬居士...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喝水时的观想

所以平时生活的积累很重要,从今之后你们喝水啊,佛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