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能够偷走的虚名并不可贵

学诚法师  2016/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能够偷走的虚名并不可贵

物质世界存在而不实在,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物质世界,空是描述世界存在的状态,即万事万物都是由许许多多因缘组合而成的,随着因缘而生灭,并无独立不变的事物。

人生的价值,名利地位绝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人生的幸福,更不是金钱荣誉就能够赋予的。

我们通常的“分别”是“妒高竞相等,傲卑赞复骄”,内心时时刻刻与人攀比高低;或者时时计算琢磨如何能够得到名利、凸显自己,有利时唯恐落后,麻烦时唯恐沾染;或为人处事分亲疏远近,世俗心态……这些“分别”是不应该的。但善恶是非、如法非法,这些分别是应该要的。

不与人争,是因为知道名利不久住,还有很多负面作用,内心并不以此为追求。有时候我们这样做了一半却没有力量坚持下去,尤其是看到一些品行不如自己的人得到名利之后,内心常常气愤难平,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这说明我们还不确切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争”,心底里还是觉得名利是好的。

追名逐利者,不一定能得到名利,反而被名利所缚;在自身福慧上努力进取,不求名利,福报自得。内心所求的是什么,取决于自己的认识与信心。

名利财富是带不走的身外之物,但业力、心念、习惯是可以跟随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找到生命的主要方向,在根本上着力,即自己的业和心,勤修善业、开启心性。

一切世间成就都是业力的副产品,而心是业力的主导。

一泓湖水,当有风吹过时,湖面就会摇晃而看不清;等到外在风停了,湖面才慢慢恢复平静。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外在的境界都在内心引起劲风,就看不清楚;要静下心来,让这些风慢慢停止,才能看得清内心。

名利、喜怒哀乐都是虚妄的,人生真正的意义就在于穿透这些迷雾。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把生命浪费在烦恼上,因为时间终会偷走外在的一切。

能够“偷”走的虚名并不可贵,创意和灵感是别人偷不走的,业力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不实的虚荣,起真实的烦恼,才真是亏了。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我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离开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觉每天一转身就是一个白天,睡一个晚...

为心灵打开另一扇窗

这个世界,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坏...

人生若没有苦

曾经有一位市长来看我,希望我能到该市演讲。在谈话中...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海涛法师《幸福人生讲座》

一 1.做人的道理就好象木匠一样,锯木的时候需要绳墨...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吃水果也有大学问

入秋后,一批又一批秋季水果源源不绝地推上市面,而且...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

佛陀如何破斥心不在身外

我们看第二段的破斥。佛陀的破斥,是先安立一个例子,...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妙莲老和尚《福慧双修》

今大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七种食物可以帮助身体排毒

1、茶叶 茶叶富含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具有解毒作...

遭遇中阴后他对佛法深信不疑

不少所谓的信佛人,其实是半信半疑、糊里糊涂在信佛,...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