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背娑婆而向极乐

大安法师  2016/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复使归还。斯之谓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极乐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先看这一段。现在怎么理解这个“背”?返背而向,“背”就是讲一念无明,“不觉”而有一念,这就是无明。这个无明是指根本无明,与生俱来的。“无明所引”呢,就“弃觉逐尘”,意为弃舍本觉,追逐外尘。这个尘就是指“三细六粗”,我们学法相、唯识会学到这些概念。“三细”就是由于不觉而起一念,形成了无明的三种业相,它非常微细。

第一种是无明业相。无明业相有觉和不觉、染和净这样的东西,从真如本体变成了阿赖耶。这时候阿赖耶里面还是很微细,还没有分出能所、主客体,但是已经具有了微细的变化,这叫无明业相。

第二种是能见相。在无明业相里就有一个觉明了,想看的东西,这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对待,一种主客体、能所。它有妄染、能见的这种能力啊,就形成了能见相。

第三种是境界之相。当有了能见相,就有一个对待,显现境界之相,就真的看到境界了。

这就是无明的三种微细相状:业相、能见相、境界相。

“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六粗”是怎么显现出来的呢?有了境界相,就会有一种“我要了解它,我要分别它”之心,这就是“智相”。智相念念地了别、分析不断,就形成“相续相”。

相续相显现出来了,就执著它是苦是乐、是好是坏,叫“执持相”。执著的时候,就给它建立一些名相概念,假立名相概念,这叫“计名字相”。有了计名字相的时候,身口意三业就造业,叫“起业之相”。造了业就不得自在,这个业把你系缚在三界六道,不得解脱,它就有苦报之相,“业系苦相”。

这就是《法华经》讲的“穷子舍父逃逸”喻,渐渐地违背了我们的真如本觉之性,随逐虚妄的境界之尘。

这就是“背”,就是“背觉合尘”。

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尤其闻到了胜妙的净土法门,要“就路还家”啊!我们是从这条路上迷失的,就不需要再找其他回归的路,就循着这条路回去。原来是向外跑,现在掉过身来向内走,这叫“就路还家”,去见自己的大慈悲父。

“就路还家”,如果是通途教法的修行,那就是先从去除粗的烦恼做起,先破“计名字相”和“执持相”,也就是破“我执”。其次是破“相续相”和“智相”,就是扫荡“法执”。

“我执”、“法执”扫荡之后,再破无明的三种阿赖耶识的细相。修行至等觉菩萨的位次,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时,即破了最后的“无明业相”,此时就朗然大觉,回归到真如自性本体了。

这就是到家了,波罗蜜多(到达彼岸)了,这就是“向”。这个“向”,在净土法门就是信愿称名。

厌离娑婆就是“背”,欣慕极乐就是“向”。

娑婆世界整个就是一个无明业相,三细六粗具足。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涅槃的常乐我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在弥陀的光明愿力慈悲加持之下,破这个“三细六粗”,势如破竹,很快破尽。

首先,一往生之后就没有“我执”,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是让我们不要贪计身见我执的。没有“我执”,自然就没有“法执”;没有“我、法”二执,自然就能够契入到无生法忍。在念不退当中自然就能够到达一生补处位,很快能破“三细六粗”,这就是“背娑婆而向极乐”的意思。

这也就是从“迷惑颠倒”到“觉悟”的一个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护佑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一切处,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怎么成就「一生补处」呢

一生补处,那就不是八地菩萨,等释迦牟尼佛的法都完了...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我们再看一段:丁三的临终加持。这个地方讲到净土宗的...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净土行人要通达净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生病后医治效果不明显,如何才能好

问: 我得皮肤病多年,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现在吃净...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人生感悟20条

1、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