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欲摆脱苦难,发奋图强,“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中,必思反抗,推翻带来苦难的旧时代,建立一个脱离苦难的新时代。一个人屈服于苦难,便成为生活的“奴隶”;一个国家甘于苦难,便饱受“蹂躏”。当然,苦难可以使自尊心愈加坚强,也可以使自尊心丧失殆尽;苦难可以使国家中兴,也可以使国家灭亡。苦难是谁都不希望遭遇的,也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因为有“生”即苦。

佛法是如何观苦呢?从根本上讲:众生最大的苦就是在六道轮回中历劫沉浮,无有出期。佛法将苦难归纳为“八苦”,高度概括了众生所必须经历的苦难,“八苦”也有广泛的外延意义。佛法运用了许多形象的譬喻将“苦”具体化,如“火宅”,“苦海”等等。认识了苦,才会有摆脱苦的愿望,才会不折服于苦。如今社会发展,人们享用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方便,物资匮乏的苦难人们不易品尝,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时代已经遥远,如此,人们就不苦吗?一样是苦。

物质的苦容易克服,精神上的苦却难于摆脱,精神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在极力摆脱精神苦难之时,不善用智慧,就会引发更严重的苦难,通常人们在面对精神之苦采取的方式大体可分为:麻醉与迷茫。麻醉自己表现为物欲的享乐观、畸形的满足感,饮酒,吸毒等;迷茫自己的表现为彷徨、恐惧、自杀、自残、自甘堕落等,而从佛法意义上看,这又造作了六道轮回的种子,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六道之苦,有的我们可以去感受,有的可以去感觉,在世间与我们共生的“畜生道”,时时被宰杀、被奴役,剥皮抽筋、鞭挞驱使,饿鬼、地狱道,现世我们虽没亲见,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前往的。

只有了生脱死,才是摆脱轮回之苦的唯一出路,否则,苦难不仅仅是此生此世的。简单说说“八苦”,便于知苦识苦——

1.生苦:佛云:“生为苦本。”生是苦难的开始,这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从各自的生活里体味到。受生必受死,无生也无死。如何无生无死?成就佛道,方法唯一。

2.老苦:如果是老年人都深有体会;如果是年轻人,终有老迈的一天,举步为艰,病痛缠身,自己想喝眼前水杯里的水的愿望,都无法自主。

3.病苦:疾病人人有“感悟”,谁愿意生病?没有一个。如今治病不但身体痛苦,“费用”也叫人“痛苦”。

4.死苦:目前我们不会知道死的感觉,但对死亡的恐惧,一般人都会有的,明知一定会死,还是怕死。人们拥有的再多,也不会换取永生。

5.爱别离苦:即生离死别。那一刻痛苦的感觉是无以言表的。

6.怨憎会苦:“不是冤家不聚头”,生活上的忤逆,事业上的小人,前世之因,今世之果,怎么可以回避。

7.求不得苦:人的烦恼痛苦大部分来源于此,贪得无厌,欲壑难平,一生所求,“得不到”占十之八、九,怎能不苦?

8.五阴炽盛苦:有了肉体,就有了精神,肉体的苦加上精神世界痛苦的折磨,使身心的苦恼更加剧烈。

苦难不可怕,以苦为“乐”就当早日觉醒,眼前可能还算幸福,但眼前之事是不实际的、不长久的。识苦源,才能正本清源,透过苦相,才得见本来面目。如何早日了生脱死?佛法中就有答案。

我亦凡夫,少年丧母,始知命苦;工作艰辛,方知恼苦;天灾人祸,又知痛苦。当初痛恨苦,如今欣赏苦,宝剑磨时苦,锋时得大用;梅花寒时苦,香时遍四野。以今生之苦海,渡涅般之舟,才为“苦”之善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苦的根源来自于各种欲望

有一群猴子喜欢偷吃农民的大米,而它们又是一种很难捕...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

爱惜「伤害」胜过爱惜「利益」

想得到利益,拼命的追求利益;怕受到伤害,处处逃避伤...

【推荐】不让孩子受苦,以后他就很苦

人不会养孩子时,就会溺爱。什么苦都不让孩子受,乃至...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

常诵此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诵楞严咒自动酬还冤家宿债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

素全法师:六道就在身边

佛说六道轮回,很多人曾经告诉我说:地狱看不到,饿鬼...

肉食与癌症结成死党

1976年,美国成立由参议员乔治麦高文主持的营养与人类...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助念者应有的心态

以信愿引发信愿 《要解》里面有一段话:问:西方去此十...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为什么藏族人不吃鱼

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藏民不吃鱼,是否跟信仰有关...

蕅益大师劝母念佛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

出家人穿着衲衣有多种功德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

积极与消极的「活在当下」

佛教主张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然而,对于活在当下的理...

十二因缘--轮回中的连环钩锁

什么叫做十二因缘呢?一、无明,二、行,三、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