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心律法师  2013/04/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是帝王,而不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未必能有他们的觉悟。

其实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呢,以帝王之尊,自然可以满足很多常人难以满足的需求,金钱、美女、地位、权利,这些人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都很容易的就满足了。在百姓眼里,他们应该是已经达到了幸福的标准了,可为什么他们还要学佛呢?

佛家有云:众生皆苦。大千世界,三界六道,万事万物莫不如此。各自都在自我的世界中,度其一生,为生存而奔波,为生存而苦。尤其为人,更是为世事所困苦:柴米油盐,人为食苦;为求一席避雨遮风之地,闻房价上涨而忧,人为安身之地而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为情苦;于是,活着是苦。

佛教所讲的苦,是由众生自己的业感报应而来;众生的业感,是由无始的无明覆障而来;众生由于无明之惑的烦恼,而造生死之业;由于生死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生死之间,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就这样,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惑业苦三者,连成一个生死之流的环状,头尾衔接周而复始,永无了期。因为惑是苦的种子,业是苦的阳光空气水,苦才是惑与业的结果,也唯有结果才是真正的感受。所以佛教要把生死之流,称为「苦趣」或「苦海」,超越这个生死之流而不受生死的束缚,自由生死、自主生死、不生不死,便是解脱的境界。

但是,解脱这种种苦,不能靠佛菩萨的救济,佛学只能教导我们如何解脱,却不能代替我们解脱。

佛学教众生脱苦的基本方法,就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戒是不应做的不得做,应做的不得不做;定是心的收摄,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是清明的睿智,认清了方向,努力精进。

学佛到一定程度,即使达不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境界,又有何妨呢?只要心中有佛,佛与我们同在,众生的苦,也就不再是自身为了柴米油盐、情感而苦了。

通过学佛的过程,可以掌握一种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了生死、断烦恼在佛教看来是一件人生大事,这是因为世俗之人老是追求金钱、名利、感情等等,始终无法脱离充满烦恼的生活方式。生活采取什么方式固然对生活质量很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具备断除烦恼、逍遥自在的一种生活态度,达到了逍遥自在,也就是了断了生死,到达了自由自在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曾经苦行六年,最后终于悟出苦行无益。于是他重新修改了修行的方法,以豁达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创立了佛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跟地狱比起来,我们的痛苦微不足道

跟地狱众生比起来,我们人间的痛苦实在微不足道。法王...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凡是信佛的人,灾害面前多数都是安全的

大家看我们师父们,从早晨念经干什么?报四重恩、报父...

达真堪布:学生如何学佛

修行就是以智慧给自己创造美好,所以我们要放开心量,...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

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把弟...

如何让年纪大的母亲学佛

问: 我的老母亲年纪很大了,让她学佛还是有点难度,...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

悲智双运是佛教的两大特点

孙中山先生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推荐】不要折损孩子的福

今人多无知,不孝父母,不敬长辈,唯独溺爱子孙。从小...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短时间的修行就能把无量劫的轮回解决

净土法门下手的方法又极为容易,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治好丫环的乌龟

别忘了在煮之前把乌龟擦干净,程家的人出门办事前说,...

圣一老和尚《地藏经略说》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识: 今日地藏经法...

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素质

诸位老师,我们想想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素质?从哪里看?...

横财不坚固

【原文】 杨槐亭前辈言,其乡有宦成归里者,闭门颐养,...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南怀瑾先生谈「算命」

八字就是所谓算命、这个是命根。那么但是八字是不是准...

爱物惜生,物尽其用

陶侃是晋代名臣,虽处高位,却简朴、惜时。他身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