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圣严法师  2013/04/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

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求悟不得悟,待悟即是迷;因为企求和等待都是妄念、执著、攀缘、放不下。所以,真正的禅者,知道有悟这样东西,但并不以悟境的贪求为修行的目标。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种观念,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将此观念摆下,才能真正得力。所以,禅者修行,重视过程不重视目的。在修行过程中依照明师的指导,用正确的方法,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所谓一掴一掌血,一步一脚印,贴切著每一念,不容瞻前顾后,念念不断、丝丝入扣、绵绵不绝,工夫自然得力。得力之后,始知悟与不悟、生死与涅槃,和修行了不相关。

但是一般初学佛者,虽已知道生死是苦海、涅槃是彼岸,但却不知生死和涅槃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要畏生死而求涅槃,认为未悟之前是为烦恼所缚、为生死所苦、受众苦煎熬,但若一旦开悟,就能了生脱死、得大自在。殊不知这是方便说,是为迷人说,不为悟者说,以此诱导迷人来修学佛法。一旦进入佛门,生信起修,就要告诉他们,修行不为目的,悟境也是执著,除执著才能开悟,才能离开生死的烦恼。如能有此认识,即不会再有求悟、待悟之心。

倘若一生修行,都不得力,也就是自始至终,无法体验舍执、离执的工夫。经常都在畏生死、求菩提的心态下,努力修行,那更不必担心死后下堕三涂了。因为心向涅槃,总比心向地狱来得好。佛法重视愿力和业力,依愿力为前途的导向,但因修行时业力的障碍,此生虽然可能无法得到解脱,但也不会离开三宝。此生若不成,来生可再继续,在愿力的引导下,努力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也就是持戒的福业及定业、慧业,三者相加,必能使之上生天国、往生净土,乃至成就菩提;至少也还能够转为人身,继续学佛修行。

所以,修行的禅者,第一,不必为死后的去向而担心。第二,如果自己功力浅薄,没有把握,没有自信,不知自己的愿力有多强、修行的工夫有多深?唯恐由于愿心不强,戒、定、慧三业的功力不够,临命终时会受到恶业的影响,魔冤的牵引,而离开三宝,堕至三涂,于此出没生死,再也无法回头,那就最好一方面依弥陀的本誓愿力,以求往生西方净土;一方面以禅修等一切的修行功德,增长往生净土的资粮,这样是最可靠的。

所以,中国在宋朝以后,禅净交流且倡导禅净双修,是以禅的方法和求生净土的愿力两者并重。倘使禅修的工夫得力,则自可不愁悟或不悟;不然的话,也能以殊胜的净土为其暂时的归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

打佛七是否最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问: 打佛七,克期取证是否是最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生病生得越厉害,这时候更要念佛

这是对女弟子意安的开示: 念佛却病。 可见这个意安在...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圣严法师《好念头,坏念头》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

圣严法师《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的意义 今天的讲题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

圣严法师《禅是什么》

有人认为禅与净土截然不同,其实,二者并无冲突。此在...

百种健康素食排行榜

排毒最有效前20名: 1、黄瓜;2、冬瓜;3、海带;4、...

如何看待「及时行乐」的观念

问: 正因为每个人都必定会死,所以要及时行乐,不是...

宣化上人:不持戒即是末法

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徒若不持戒即末法。佛教徒,徒就是僧...

一心念佛,别留恋这个假壳子

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们粗衣淡饭,学做佛,那是不可能...

没有看到真相前,不要轻易地评论

没有看到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地评论或评价;了解...

莲藕的七种功效

莲藕是秋冬季节的时令蔬菜,莲藕既可生吃,又可用来炒...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

星云大师《佛教的真谛》

各位同学: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来向各位讲说佛法。黑...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我真的信佛吗

算起来,接触佛法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皈依、受五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