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净界法师  2013/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念佛法门,普遍在整个大众当中,是很多人修学的。 但是我们仔细的去了解,在这么多念佛人当中,真正对净土的教义,有真实了解的人非常的少。 大部分的人虽然嘴巴念佛,但是对净土的教义、对名号的功德,都只是片断式的粗浅认识。 我们对于所归依的境,就是你念佛,虽然你心中对佛号是真实的归依,但是你对于所归依的佛号了解得不够透彻,这个时候,佛号在你心中运转,产生调伏感应的力量,就相对的薄弱。

所以蕅益大师说:「信既不深,行亦无力,悠悠泛泛,一事无成。」就是说,我们虽然很认真的念佛,但是我们对于所归依的佛号,它的真实相是什么不了解,所以产生的力量就很薄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我们的确有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

 

需要很认真的──我们不要作片断的了解,我们要很真实的去探讨净土宗的教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的这句佛号,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真实义?我们应该好好的了解清楚。

这就是我们这三个月的时间,希望透过这样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这个就是我们开「净土学」的目的,就是让你了解什么是阿弥陀佛。 第二点,我们说明净土宗在整个大乘佛教当中,它到底有什么特色?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内心的本性是想要离苦得乐。 虽然有时候我们颠倒,造了很多罪业让自己痛苦,但是我们想要离苦得乐的本性是没有改变的。

我们想离苦得乐,我们要知道一个生死的问题: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们在三界当中受生,只要你三界的受生不停止,你的痛苦是不会停止的,因为你每一次的受生,都累积很多老病死折磨的痛苦。

所以,当我们开始思惟「生命的离苦得乐」,我们开始思惟三界的轮回应该如何来出离? 出离三界,我们有二个选择:一个是用圣道门,就是仰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靠你内心的戒定慧,来断烦恼而出离三界。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要经过多生多劫的,所以古德说这是「难行道」。

另外一个,就是你仰仗佛力的加被而往生净土,这个法门是一生可以成办的,所以我们叫「易行道」。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的选择:你可以持大悲咒、你可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可以念嗡玛尼贝美吽,都可以。 在这么多佛菩萨的法门当中,你念阿弥陀佛有什么特色呢?

如果站在消业障、增福报的角度,阿弥陀佛是没有特色的,是一样的,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消业障、增福报,那你念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都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如果你是站在了生脱死、要出离三界的角度,阿弥陀佛的圣号就有不共的特色。

就是说,今天你对来生的抉择是要远离三界的话,这句佛号对你的意义就重大了,因为它提供你一个很特别的捷径,是其他法门所没有的──就是有弥陀本愿的摄受。 所以我们在修这个法门之前,你要知道有什么样的特色? 它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个是你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找不到的地方,这是它特别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了解阿弥陀佛之前,先了解他的特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日无常到,唯有业随身

我们众生现在梦中,在这里造业,在这里寿命短暂,在这...

志公禅师劝世念佛文

回头好,回头好,持斋念佛随身宝。 有有无无都麻烦,...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能折伏情欲称为善,能灭除情欲称为圣

【原文】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

活着没有意思吗

刚才,来了位中年人。一进门,他就对我说:前几天,差...

一年四季的口味调整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月减苦聊增辛,...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问: 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

怡山发愿文

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

以诚实守信来教诲孩子

『父以信诲其子』,父亲以诚实守信来教诲他的儿子。当...

人是如何来投胎的

人做人的时候,是由第八识先来的。这个第八识,就是这...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印光大师《广大灵感的观音菩萨》

或曰: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是一人,何能一...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佛教的治心法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遭到毁谤应做如是思维

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谗害和诬谤,不可嗔怨,不必计较。应...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

会修行的人走到哪里都能修

昨天有位同学对我诉苦说,在做事当中很烦恼,想出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