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调整自心见净土

达真堪布  201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调整自心见净土

什么叫做智慧?在一切的境界、对境当中能够把握适度,这叫智慧。能把握适度的时候不会有任何障碍和烦恼,一切都通达无碍。但是我们连人和环境、人和人之间关系都搞不好。这个环境我适应不了,那个环境我适应不了;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为什么呢?不是环境的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到哪里都不会有圆满,不会有清净的。不清净的都是自己的心,不圆满的都是自己的心。所以,换环境解决不了问题,换同事、换伴侣解决不了问题。

那怎么办?以正知正见降伏自己的心。你把自己的心调整好,一切都圆满。心态把握了,命运就把握了;心态改变了,命运就改变了。所以佛讲,一切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都是自己的心态。对于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来说,改变命运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掌握命运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所谓的清净刹土,你去寻找也找不到。什么是净土,什么是尘土呢?就是一念之间。念转过来了,就是净土;念没有转过来,就是尘土。若是你念转过来了,在地狱里也是清净刹土。若是你念转不过来,在天堂、在清净刹土显现的也是地狱。

所以不要到外面去解决问题。想解决问题,就要从心入手,这叫修行。其实佛在世的的时候也是一样行住坐卧,但是内心的境界和凡夫不同。一个是在清净刹土里,一个是在不清净的刹土里;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烦恼;一个是快乐的,一个是痛苦的:这就是差别,外表上不一定有太多的差别。

佛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神通,但是不是谁都能感觉得到,只有有缘的众生才能感觉得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但这也不一定每个众生都能见到,只有有缘的众生才能见到。佛所以说“佛度有缘人”,在有缘的众生面前,佛是圆满的,佛也可以度化他。但是对无缘的众生来说,佛也是不是那么圆满的,佛也没法度化他。就像善星比丘,跟随佛那么多年,但是没有见到佛的功德,最后离开了。所以都在于心,不在于形式。大家若是真想解脱,就去改变自己的心的相续,去降伏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分别执着,这是最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精神的追求,将让你变成一个贵族

人的幸福感完全来源于心灵的充实,也就是说外在物质的...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心灵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追求心灵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有一回,他看见有个...

一休晒经

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

佛法对治玻璃心

有些人觉得学佛很可怕,要严肃得像木乃伊一样,对很多...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才能得大自在

佛讲人有三种根基:下等根基、中等根基、上等根基。我...

口上念佛,心里念魔

问: 上师在开示中提到,藏民平时都是念经持咒。但是...

违缘障碍都是来成就我们的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诽谤我们、羞辱我们的时候,我们不...

【推荐】自他因缘异 所见境不同

六道众生以及佛菩萨同时看一杯水,所见都是不同的。地...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临终遭此变故,还能往生吗

问: 病人已命终或快命终时,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

西方三圣的形象

念佛法门虽分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持名念...

父母是世间最胜福田(经典节录)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复云何业获报多病。有...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