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大安法师  2013/06/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己净土虽然易往,但是秽土难离。

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家亲眷属,我们割舍不下他们,这种亲情的纽带联系,牵绊了我们往生净土的决心。但是割舍不下也必然要散的,世间相聚是偶然,是无常,散伙是必然,相聚那一天,就意味着散。生生世世我们不知有多少父母兄妹儿女,今天即便当面相见,你也绝不肯相认。如若惦念,不如救度他们,而想救度他们,首先要自己得救,往生西方净土。如果自己不肯信愿净土,则溺水之人救人,不做如是想。

其次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衣食并非自然生成,需劳作经营,这就导致我们会对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资生用具产生留恋。但是,佛陀教导我们,财富为五家共有,水、火、盗贼、官府、败家子,虽五家,却无一家是自己的。但是众生往往是对这样的身外之物割舍不下,不知对家人而言,各人各有各人福,他有福德,自然衣食无忧,他若缺乏德行,万贯家财也是非他所有,留也留不住。而对自己而言,往上净土,一切资生用具随念而化,但在慈母身边,何来衣食之忧?

这是众生贪恋世间,对临命终时这个五浊恶世主要存在的两种挂牵,导致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世情浓,则道意淡,这是此消彼长的规则。为什么佛陀说以苦为师?苦才能引发自己的厌离心,佛陀时代的声闻弟子年老,佛陀建议去住精舍,但是弟子说如果我去住那样舒适的地方,则道心必然消减,证道遥遥无期,佛陀赞叹,如弟子行持若此,则佛法不衰。我们被人侮辱,衣食堪忧,孤苦伶仃,才会决意一心净土。如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车有房,全家其乐融融,则被幻境所迷惑,贪恋世间种种,温水煮青蛙,虽慈母盼归,然浪子往生无期,这是往生净土之难。

净土往生之易,净土的修行是一个特别法门,是易行道。净土横超三界的胜益是任何一个法门无法比拟的。如虫拱竹节,其他法门要从竹子的根部一节一节往上爬,直到破梢而出。唯净土出离,是横穿竹节,不论罪业多重,但有净土信愿,必令众生当生出离火坑,少却了一节节突破的千难万险。殊胜之别,悉然显现。此谓净土往生之易一。

其二,不论众生罪业多重,但有信愿,悉能往生。亟待拯救的众生多数是属于罪业深重的,那些一闻千悟,根深道隆的根性,毕竟是少数。一定要救度金字塔的底层,这才是佛陀普度众生的理念。而平等普度,唯净土法门实现的最最彻底。我们虽然都是三途种性,但慈母航母巨轮,决定能承载再大的业石。

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唯精进得入。世间学一门技能,尚且要刻苦钻研,何况在这一生出离苦海轮回,更不可懈怠放逸。虽慈母阿弥陀佛慈悲,不设难关限制众生往生,但是我们绝不可把阿弥陀佛的慈悲,当做自己浪费生命,放逸懈怠的机巧。阿弥陀佛越慈悲,我们更应该报难报之佛恩,精进念佛,恳切求生净土,将来倒驾慈航,专弘净土,救度更多的苦海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仗佛慈力即生了脱

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

愿不切,行不深

先说愿不切 蕅益大师说:欲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莫若以信...

遍一切处的毗卢遮那净土

整个无边无际的广大宇宙中,我们怎么样来认知和建立根...

万缘放下,深参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高旻寺这个禅堂,作为禅宗道场,从上以来都...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净土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成功的秘诀一向专志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 不能为...

大安法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问: 《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

齐秦:信佛让我对人生明了许多

齐秦,祖籍山东,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母亲为满...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

圣严法师:远离两面人

所谓的两面人,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在背后又是...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

一、当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观 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略释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

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1、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2、不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