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对治贪嗔之心

索达吉堪布  2013/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对治贪嗔之心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佛教的心灵妙药了。

我本人研究佛教多年,从心坎深处觉得,佛教中治疗心病的方法,世人不得不了知。现在有太多人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看到这种情景,我们作为佛教徒,不能自己独享佛法甘露,而应当尽量分给有缘的人。

那么,佛教中如何对治我们的烦恼呢?

1、对治贪心

按照小乘的观点,当你生起强烈的贪心时,最好是修白骨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修行人,大多都采用这种方法。我1999年去泰国时,还专门到森林里看过,那里摆放着人体解剖模型和死人的骨架,旁边有些长老为来者讲解:我们人体是怎么构成的?它值不值得贪?……

刚开始,不懂的人觉得有点可笑:“这是死人,我们是活人,怎么会没有差别?”但静下心来去思维时,就会慢慢明白,自己特别执著的任何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具臭皮囊,对其皮肤、肉、骨头、内脏一一剖析,值得贪恋的一点一滴也没有。最后就会领悟到,所爱之人的身体,还不如一张白纸干净,自己对其无比贪执,完全是一种颠倒执著。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你爱我、我爱你,为了爱可以死去活来,大家也觉得这样天经地义,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身体值不值得爱?自己爱的,到底是这个人的哪一部分?

我在泰国曾遇到一名政府官员,他短期出家时,修持过白骨观——泰国的情况跟我们不同,那里的男子在二十岁左右,必须要短期出家,包括国家总理也不例外,此举既可种下解脱的善根,又可对民众的行为有所约束。他一开始看到人体的不净时,可能因为他的环境不同,所以特别嗤之以鼻。但后来慢慢地,通过听受长老的讲解,他就开始接受了,并在很短的时间里,生起了很大信心。他惊讶地说:“我原来实在太愚痴了,不应该执著这个身体,我的也好、别人的也好,实际上只是一团血肉,有什么好贪的?人为什么这么迷茫?”

如今,你们也有不少人贪爱自他的身体,实际上这都是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没机会接触这些真理。如果有机会的话,“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可以恢复自己的善根。

以上从小乘不净观的角度,简单讲了对治贪心的方法。当然,在大乘佛教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2、对治嗔心

至于嗔心,《入菩萨行论》专门有一品用来对治它。比如,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诚如《净业障经》所言:“诸烦恼即是佛法……一切烦恼同虚空性。”

这是上等修行人对治烦恼的方法,以此可将烦恼转为菩提,《六祖坛经》也说:“烦恼即菩提。”当然,贪心、嗔心的现象并不是菩提,认识它的本体才是菩提。假如没有认识它,那你产生多少烦恼也只是烦恼,永远不会变成菩提。这是佛教中特别甚深的道理,只要你能稍加了解,面对烦恼时就会非常管用。

在这个世间上,不管是什么人,没有烦恼、痛苦是不可能的。当你遇到这些时,用金钱或改变环境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心,无论躲到哪里,心始终是躲不掉的。所以,若想对治这些烦恼,必须要运用佛教的方法,调伏自己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这两种若离了,你的生死就了了

在意业当中,贪欲是最重的。贪欲,欲就是爱好。爱好,...

修慈悲观对治瞋恨心

如来颜容,超世无伦。正觉大音,响流十方。 戒闻精进,...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

济群法师:四观化解嗔恨心

平时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不必全观,观其中之一...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

心被习气控制住了

您看,生气叫怒嘛,这个怒怎么写?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

走出做人的十大败局

一、不要拿自己去跟别人比较而贬低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大安法师:护法与附体

问: 护法能让进道场吗? 大安法师答: 第一天我看到...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施颂。即以慈...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

精进修行的卖花人

佛陀所说一切法,不离因缘因,就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缘...

一直起烦恼又一直放下,这样有机会突破吗

问: 我现在在修学上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我们现在一直...

【推荐】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佛陀先征问阿难尊者当下这一念攀缘心到底是怎么生起的...

关于死后葬法及其意义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试

一,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