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  2013/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得生与否,全凭能否感应。

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念头中。既然念头具足,故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是故净业行人宜以至诚心念佛,便可望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业障和烦恼该如何消

问: 业障和烦恼到底是什么东西?该如何消除? 慧律法...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

念佛必须认真念,才能念出工夫来,才有证得一心不乱的...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随缘」与「攀缘」本质上的不同

问: 随缘与攀缘如何解释? 大安法师答: 这两个概念有...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不重视教理,最严重是净土宗这一块

看第二段,就讲出当初的一个错误的知见,有谬云:年少...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问: 带业往生,只能带宿业吗? 大安法师答: 带业往...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大安法师: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灭佛的因果报应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的帝王、将相都在护持佛法,但也有一...

弘一大师《佛法十疑略释》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

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 善男子,为二事故...

本焕老和尚简介

本焕禅师生平 本焕禅师(公元一九零七年 ),俗姓张,...

念佛打妄想是什么原因

问: 我阿弥陀佛念到今天,还是打妄想,这是什么原因...

低调才能长远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谋略。职场中低...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

五阴身不可以离开法身,法身也不能离开五阴身

如果如来的清净法身与五阴身不异,就是两个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