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供养偈,以三德六味供养三世一切诸佛,供养诸尊菩萨摩诃萨,并令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而在初一、十五,寺院还要特别隆重地上供,以种种美妙饮食供养诸佛菩萨。那么,是佛菩萨需要这些东西吗?如果我们不供养,他们就会忍饥挨饿吗?显然不是。

通过供养这一方式,既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也是体现我们对佛菩萨的报恩之心。佛陀教导我们,每一位佛弟子,不仅要“知恩”,更要懂得“报恩”。恩有四重,分别是三宝的恩德、父母的恩德、国土的恩德、众生的恩德。因为有佛陀出世,我们才能了知人生蕴涵的巨大意义,才能认识真理、摆脱痛苦。这种大恩大德,我们倾尽所有也报答不尽。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报答不尽,且佛菩萨并不需要,那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须知,供养是积集福德资粮的捷径。倘能以至诚恳切之心供养诸佛,在报答佛恩的同时,更在成就自身修行。

广修供养,即广泛修习供养,没有尊卑之分,没有亲疏之别。我们不仅要供养诸佛菩萨,还要供养世间一切众生。佛教认为,世间有三种福田:一是恩田,即有恩于我们的人,如父母、亲友等,应怀着感恩心报答。《杂宝藏经》云:“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但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佛陀还告诉我们:无佛出世时,孝敬供养父母,就是世间最大的功德。如果连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就不是合格的佛子。二是敬田,即我们恭敬的对象,如诸佛菩萨、善知识及师长等,父母给了我们色身,养育我们成长,而善知识与师长则为我们指明了人生道路,使我们找到了心灵归宿。三是悲田,即需要我们帮助的对象,如穷苦的乞丐、病人等,他们缺吃少穿,贫困无依,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学佛者,我们应本着慈悲心积极帮助他们。

在佛教中,将孝敬父母、供养师长、布施贫者称为培植福田。就像农民种田那样,必须在春天播种、耕耘,秋天才能获得丰收。否则的话,必定一无所获。同样,福报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有些人一生坎坷,什么好事都擦肩而过,于是怨天尤人,责怪老天不公。其实,这不能抱怨他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就的,是取决于我们的福报。而福报并不是上天给予,也不是与生俱来,正是源于往昔的积累和培植。若能常行布施,广修供养,努力耕耘恩田、敬田、悲田,福报自然源源不断。事实上,这是最好的投资和储蓄方式,是任何人无法占有、无法夺去的财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宣化上人:三种布施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因缘

佛弘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之时,那时,国中有一位大...

佛陀五百世母亲的贫穷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

供养鬼神,能给你免灾难吗

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

要想有智慧,多做法布施

要想有智慧,就多做法布施。大的法布施就是讲经说法,...

通过供养断除贪心吝啬心

我们都有贪心和吝啬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

如何看待世间人所认为的佛教消极观

问: 在现实中,有些人不敢走近佛教,以为佛教是消极...

供养的三大利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对于修学来说,主要起到有...

海涛法师:身心自在(喜乐泉源)

1.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

大安法师:佛像、念珠、法器如何开光

问: 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

终极的敌人是人心中的恶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

惟贤长老《殊胜的净土法门》

慈云寺每年冬季为纪念弥陀诞辰都要举行念佛七。今年的...

忆念弥陀慈父

在很小的时候,我喜欢观看电视上播放的《济公传奇》,...

圣严法师《父母是家里的佛》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