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达摩大师四行观

2013/1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者:世人常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止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即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言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者: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曰:「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身命财行檀施舍,心无吝惜,脱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

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虚云老和尚《参禅方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

人为什么觉得心累呢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诸佛菩萨的化现无处不在

不要说没有看到他人的过失而妄加诽谤,即便亲眼看见有...

念佛求生净土,为人生大要

念佛还不仅仅适合于我们这个地球的人道众生,并且也是...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哑和尚悲心掘井除干旱

安徽省有一个地方做采石矶(位在当涂县西北),得名的...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

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一个人最害怕什么?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