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净慧法师  2021/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讲到赵州禅,就没有你的开口处,不知从何说起。在无说当中,也还是要说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点点认识。

赵州和尚生于中唐,圆寂于晚唐。他本名从谂,俗家姓郝,是山东人。他生于公元778年,卒年是897年,住世一百二十岁。赵州和尚就像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一样,童真入道,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他在做沙弥的时候就参访行脚,从山东行脚到安徽的南泉院,就是现在的池州市,那里有马祖的大弟子,叫普愿禅师。普愿禅师是马祖八十几个大弟子中最著名的弟子之一,马祖的师父是南岳,南岳的师父就是六祖,所以说赵州和尚是六祖以后的第四代。

赵州和尚到了南泉瑞像院,就去参拜那里的方丈和尚。当时并不叫方丈和尚,而是叫老师。那里的老师就是普愿禅师。赵州和尚是一位再来人,有很高深的智慧,从小的时候就对佛法有很真切的理解。他去参拜普愿禅师的时候,就来了一个机锋。

当时,普愿禅师正躺着休息,看到来了一个小沙弥,普愿禅师问:“近离什么处?”赵州和尚说:“瑞像院。”普愿禅师又问:“还见瑞像吗?”赵州和尚道 :“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

普愿听到小和尚开口不凡,马上坐起来,问道:“你这个小和尚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赵州和尚说 :“我是有主沙弥。”普愿继续问:“哪个是你的主?”赵州和尚答道:“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体万福!”

表面上是说,冬季寒冷,希望你和尚好好珍视身体。实际的意思是,已经叫你和尚了,那你就是我的师父,你就是我的主了。普愿和尚听赵州这么一说,很是惊讶,觉得这个小沙弥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就特别器重他。

过了些时候,赵州和尚去问法。当时禅宗的和尚并没有殿堂的佛事,自己在那里参学,每天有一次上堂的活动,那是真刀真枪。什么叫真刀真枪?就是要说出自己的见地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问要问到点子上,答也要答到点子上,而不是一些老问题;即使是老问题, 也要有新的答案。当时普愿正在上堂,赵州和尚就向普愿提一个问题:“什么是道?”普愿说:“平常心是道。”

赵州又进一步问:“既然说平常心是道,还可趣向否?”就是说能否接近它,能否靠拢它?普愿说:“拟向即乖。”就是说你想向它走去就不对了。道就在目前,你向哪里去呢?你越想接近它,你可能离道就越远,因为道就在平常的日用中嘛!赵州在普愿这样的答话之下,当下就开悟了,就好像一下子把窗户纸捅破了,窗外的青山绿水看得清清楚楚。从这点看,赵州和尚真是一位善根睿智、来历不凡的人物。

赵州和尚就是因为“平常心是道”这句话而开悟的, 所以这就成为他平生修行的一个主要思想。他说:“百岁老翁如果不会的话,我可以教他;七岁的孩子如果他比我强,我可以向他请教。”正是抱着这样一个目的,他在外行脚参方五十多年,当时所有的大禅师,他几乎都访问过。赵州和尚的语录有五百多条,就是记载他行脚参方、接引学人的言论。

“平常心是道”,可以说是赵州和尚或者说是赵州禅的核心内容。这一思想也是有源远流长的传承关系的, 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达磨祖师那里,在《六祖坛经》里边也体现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到了马祖,他把“平常心是道”发挥到了极致的地步。在马祖的语录里边,有很多就是讲“平常心是道”这一思想的。其中有一段就说:道是不可染污的,道无处不在,道不远人。还说平常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平常心是绝对远离二边分别对立的,说圣是平常心不对, 说凡是平常心也不对,它是离开了圣,也离开了凡,没有圣凡的执著,那种心态才是平常心。并且他说:“平常心就是菩萨心。”什么是菩萨心?非凡夫心,非圣贤心,是菩萨心。我们学教的人都说菩萨是圣人,而禅宗的思想是身为凡人是圣人。也就是说,圣也好,凡也好,都不是菩萨。扫除了一切的分别执著、对错妄想、短长取舍, 多种的对立都扫除了,那才是平常心。

所以平常心的层次是很高很高的,如果你真正把握了平常心,你这个人就成就了。真正把握了平常心,天堂、地狱都一样。但是平常心容易把握吗?这是最高的境界,这是最高的佛法,这是最彻底的佛法,真正把我们从分别、对待、执著中引向一个最超越、最完美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

赵朴老为我们柏林禅寺写道:“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搬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他把赵州和尚的公案都融汇到这副对联里来说明这个平常心,来揭示赵州和尚的禅风。

赵州和尚接人处处不离本分,本分是什么?本分是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如何体用平常心,如何把握平常心,这就是我们的本分。搬砖盖瓦, 洗钵吃茶,这些都是我们的本分事。要知道,本分事不离我们日常的一切动作行为,离开了我们日常当下的一切,也就无所谓本分事。我们能把平常心把握了,体验了, 生死不了而自了。所以说赵州和尚被推崇为古佛,他的语录流传到后世,受到禅门极高的评价和推崇,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清朝有一位雍正皇帝,他自称是开了悟的人,他对历代禅师一个个排队,进行评论,并对他们的语录进行甄别,看看谁真正是大彻大悟了。他亲自主持编了一本语录,叫《御选语录》。经他认可的禅师的语录方可录入,并且给每一位禅师的语录都写一篇序言。这也是古今皇帝第一人,没有第二个这样的皇帝。

他觉得赵州和尚的语录够分量,就编到了《御选语录》里。他给赵州和尚语录写的序言叫做“壁立万仞,月映千江”。他评价赵州和尚的禅风是映现千江,登峰造极。赵州禅是能够活活泼泼地运用,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哪个地方有水, 就会在哪个地方映现出来。这是极高明的评语,他把赵州禅风活灵活现地点化出来了。

当时雍正的《御选语录》总共也就选了十几家的语录,所以他的眼界是极高的, 他的条件是极苛刻的。那么他对赵州和尚有这样的评语, 可想而知他对赵州和尚造诣的肯定。就像龙门的一棵梧桐树那样笔直,没有那些枝枝叶叶,赵州禅就是直截了当, 真正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最后雍正皇帝又给赵州和尚一个封号,叫做“圆证直指真际禅师”。称他已经圆满地证悟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的境界。

在运用上,赵州禅风是以活泼见称,不是死套路, 处处能够活用,处处能够显示出他的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的这种手眼。正因为如此,才有“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赵州桥”“赵州四门”“赵州与婆子”之类的几百条公案。可以说,在所有的禅师里边,赵州禅师留下的公案最多。在这里,特别要为大家初步介绍一下赵州和尚所说的“无”字公案。

有行人问赵州和尚:“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和尚说:“无。”那个行人说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就没有佛性?”赵州和尚说:“因为它有业识在。”这个公案据我猜想,赵州和尚也没有想到在日后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几百年来会受到这样多禅师的重视。他说了这个公案以后,在当时的反应并不是很强烈。

到了宋朝,有一位名叫法演的禅师特别把这个公案提出来,作为一个参禅的手段。而且说,就这个“无” 字,是我们摧毁一切我知、我见的最锐利的武器。

稍后,又有大慧宗杲禅师专门来提倡“无”字公案。他说,这个“无”字不得作“有无”会,不得去文字里边找引证, 不得向思想意识处卜度……一共讲了八个“不得”。总而言之,这个“无”字,就是要把所有的对立面全部抛开, 一切的一切都不对,一切的一切都否定了,那才是真正的佛的境界。

稍后,又有一位慧开禅师,他专门写了一本解释禅宗公案的书,叫做《无门关》。他以“无门关”作为题目,作为这本书的纲领,可见他对这个公案的重视。这本书收了四十八个公案,每个公案有一首偈子,用来评颂公案的要点。他颂“无门关”这个公案的偈子,我们很多人都会念,那是一首最美妙的诗,叫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间的好时节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平常心。一年四季的美景收不尽,只是因为我们心闲不下来,闲事太多,所以我们无法享受这个美景,不能享受人间的好时节。我们总是累呀累!苦啊苦!在这当中度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片刻的好时光都没有享受过。为什么呢?心头的闲事太多!“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我们参禅用功能够这样,有什么难呢?当下即是。

所以古人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实现的目标。关键是看我们心头的闲事能不能放得下。如果我们心头闲事放不下,人间就是苦难的人间,就不是好时节。所以禅宗的道理、禅宗的思想、禅宗的意境,你要是领会了一点点,你就能受用不尽!

今天,日本的和尚、韩国的和尚,还有欧美的和尚都知道“无门关”是什么。日本的那些禅宗寺院,总是在挂着一个牌子,每个星期有讲座,讲中国禅宗的语录,有的地方挂着“临济语录提唱”,有的地方挂着“无门关提唱”,也就是“临济语录”或“无门关”的讲座。现在,中国的和尚有的不知道“临济语录”“无门关”,这是个问题。所以说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现在是禅风扫地。

前年,我到匈牙利,到他们自己办的一所佛教学校去参观。那是洋人办的一所佛教学校,少男少女都在那里学佛教,课桌上放着一本书,封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无门关”。课本是他们根据英文翻成匈牙利文的。我当时看到这本书后,真是感慨至极!我们中国谁把“无门关”作为课本?老早封存在大藏经里,置之高阁无人理会了。

昨天,我说到日本禅宗无论是临济宗、黄檗宗,都推崇《无门关》这本书,都推崇赵州“狗子无佛性”这个“无”字公案。他们写出一本又一本厚厚的书,来研究这个“无”。因为只有赵州和尚用这个“无”字来概括了禅,把禅的思想推向了顶峰。

目前我们中国佛教还有谁去理会这个呢?这都是日本有名的大禅师、大学者说的话。今年和去年两次到我们这里来的那位福岛庆道长老,他有一本开示录,题目叫《禅是无的宗教》。我们身在赵州,天天住在赵州,我们如何把赵州这一支佛法很好地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实在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追寻六祖足迹 解读《坛经》思想》

我们知道,中国的禅宗传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他於纪元五...

三车和尚-窥基大师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梦参老和尚谈亲近的四位高僧

我走的地点多,有的人曾经跟我说:能像弘一法师、慈舟...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

印光大师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

广钦老和尚的考试,您能及格吗

练就忍辱不动心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

宋代高僧天衣义怀禅师

好,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现在我们的网络时代,确实网...

真正的庄严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

守戒就是为了护好我们的心

佛陀有一段时间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他常向弟...

与人攀比是痛苦之源

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讲究平等心,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们...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富贵使人更加贪婪

财富毁灭愚痴的人,但无法摧毁追求彼岸的人,愚痴的人...

天生暴躁

盘?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

要聪明多食素,素食者智商高

食素已在世界各地流行,有些人是从健康的角度选择食素...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

为什么会忙会累

从全年劳作的农业社会到现在每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这个悟性真常了惑虚妄,就是说啊我们先经过破妄,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