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认知的三个境界

2013/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心,你是怎么体会的?”

桂琛指着椅子,问:“你叫这个是什么?”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说:“那你还没有领会三界唯心的真义。”

玄沙于是改口说:“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么?”

桂琛说:“我也叫它竹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最初仅止于表象或名相,譬如说那是“椅子”或“床铺”,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铺即使外观、功能有别,却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出事物表象背后的共通本质,是认知的第二个境界。

六祖慧能在抵达法印寺时,正值黄昏时刻。晚风习习,吹动着寺里的一刹幡。他听到两个和尚在争论:

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另一个却说是“风在动”,彼此争论不休。

慧能说:“能不能让我这个俗人参加两位的高论?我觉得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认知境界,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更进而左右我们的应对和处理方式。当你觉得不对劲,而想要有所改变时,如果你认为那是“幡在动”,那你就会想去改变幡;如果你认为那是“风在动”,那你就会尝试去改变风向;如果你认为那是“心在动”,那你就必须去改变你的心。

禅,直指本心,告诉我们应该认识什么、知道什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静坐的好处

静坐(冥想、禅思、内观)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无论闲...

大佛与大罄的对话

有一间大佛寺里面,供养了一尊很大尊的铜制佛像,在大...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您做菜时有没有发过这种愿呢

我们怎么样来训练这个心、怎样相结合呢?在日常生活当...

应对冬季手脚冰凉

冬季,很多人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如果长时间手脚...

心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问: 观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人生如过客

人的一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如过客一样短暂。虽然...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禅不是自了汉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