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如过客

洛桑陀美  2012/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的一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如过客一样短暂。虽然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仿佛就在昨日,然而却已过了几十年。几十年如此,几年如此,一天亦如此。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闭上眼,这一天飞快地流逝。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里,曾经让我们眷恋的人离开了,念念不忘的名誉、地位、财富、眷属等等也最终离开了我们。疼爱我们的父母有的已经逝去,因某种原因也不得不离开恩情深重的师长,儿时的玩伴分开,要好的朋友、同修也各奔东西。古人云:“逝者如斯夫”,一个转身,就会变换很多面孔,曾经拥有的,我们没有能力挽留,而这,就是人生的聚散离别。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轨迹,用佛法的语言描述就是各自的业力和因果。昨日的辉煌已过去,昔日的惨痛也过去了,可每每回忆起那些人和那些事,留在心底里的却难以忘怀,会有喜欢、愤恨、难过、伤感等情绪。让我们产生强烈情绪的人和事似乎真的很难遗忘,不论何时忆起,心底那份强烈的情绪都会浮现出来,即便是经历死亡与再生,也不曾遗忘,这就是轮回。

生生世世的纠缠如此而来,持续的痛苦就此产生,可否知道已经过去的便已消失?不能遗忘只会痛苦,忘却才能让自己快乐,可为什么不能忘却?因为不愿放下!不愿放下对自己喜欢的人的眷恋,不愿放下对自己嗔恨之人的仇恨,不愿放下自己的贡高荣誉,不愿放下自己的失意和落魄,希望能够获得别人的赞叹和欣赏。因为放不下所以不能自在,因为心里装着太多的苦恼,所以无法轻松。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太在乎自己。

其实,一切人与事的发生都是因缘相聚的结果,因为各种条件成熟了,在一定的时空中,有了你我的相聚,就有了事情的发生;当条件失去、时空变换的时候,相聚便分离,事情便过去,过去即逝去,便要忘记。包括我们自己自身也是各种因缘条件的聚合。当某种因缘发生,某个重要条件消失,观念里的我也不复存在。

有的人对我说:“师父,我无法遗忘对某个人的怨恨。”

我说:“那你能如何?你能对他做什么吗?“

“不能,但我就是恨他,想到他做的事情,对我的伤害,我就无法忘记。”

“你自己快乐吗?”

“不快乐!”

“那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知道么?”

“我知道。”

“那你就要放下,放不下也得放下,能放下是在解脱你自己,不能放下就是在束缚你自己。”

有人说佛教消极,认天认命,其实佛教并非如此,而是最积极的。当一件事情发生,而你没有办法处理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它、承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我们知道,当身体背负重担的时候是很难走得远的,我们的心灵也是如此。当内心装载太多负担的时候,也很难再前行。只有放下心里的负担,自心轻松的时候,才能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怎样减轻心里的负担?少妄念、少计较、少攀比、多奉献、多宽容、多慈悲。心里杂念那么多,计较事情那么多,人家清净你污浊,人家无意你多心,怎么会不累?

当我们的生命在前行,许多人和事瞬间过去后,又会遇到新的人、发生新的事情,不论我们对新的人或事是期盼还是害怕,是欢喜还是担心,是快乐还是痛苦,该来的终究会来,该发生的也一定会发生。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但是发生过了就会消失,有来就有走,一切都是过客,把握自己当下的因缘,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做的时候尽心尽全力,过去便放下,即得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吃葡萄的哲学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四周...

苦难的源头

鱼篮 捕鱼的人在河中设置只能进、不能出的竹篮,旁边放...

恶趣的痛苦离我们有多远

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已经有了下地狱的种子,一旦因缘和合...

圣严法师:不要让人生空虚无奈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知道他心中的愿望,才能够应机说法

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

让人一生舒坦的十句话

第一句: 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学佛法的次第依次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亲近善...

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众生的内心是昏昧?钝,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变化...

星云大师《心念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长命。无...

顺丰快递老总王卫:佛教让我找到了精神寄托

以下为王卫亲笔的最新撰文: 之前谈了不少关于创新、变...

珍惜自己的人生与福报

做回人不容易。因为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看到,猪马牛...

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从前,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叫乔治和吉姆的邻居,但他们...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憨山大师论般若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

海涛法师《聪明过生活》

1.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我们何时修行佛法,就是以最好...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