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大安法师  2013/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宗的特质与地位

释迦本师以大悲愿力由法身垂迹,惊入三界火宅之门,于娑婆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哀愍众生,随机施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拔除众生无始轮转生死苦海之本因,济度安顿众生于极乐彼岸,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追溯一代时教的演化,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后,三七日为界外菩萨大士及宿世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等,称性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各各领解得益;其上德声闻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十信位及信前的积行菩萨,如聋如盲,杜视绝听。尔时,释尊观察阎浮提众生根机自言:“我法甚深,难解难知,一切众生缚著世法,无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乐。”

是时,大梵天王与帝释等,恭敬礼请释尊为众生转法轮:“幸以法光,除诸暗冥,唯佛大慈,不舍本愿,如师子吼,如大雷震,为众生故,转于法轮。”如是三次祈请。释尊哀愍利益安乐无量诸众生故,默然受请,入定观机,乃往波罗奈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初转法轮。释尊随顺众生种种根性,应病投药,权立化城,黄叶止啼。阿含时先为三界内钝根众生宣说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的三乘权法;复经方等时的弹呵小乘,褒美大乘,般若时淘汰凡夫执情,四十余年,至法华会上,众生根机渐熟,方得开权显实,会三乘权法归一乘佛法。法华会上一切声闻悉皆授记作佛。佛的一代时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循善诱,苦口婆心。

而于其中,以大悲愍心宣说念佛法门,不论上根劣智,无烦方等弹呵,以及般若淘汰,只要信愿持名,即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往生安养莲邦。一得往生,便得不退转位(阿鞞跋致)。不必次第断惑,不必功行圆满,乘佛愿力,疾登极乐彼岸。喻如小吏顿授高官,寒士现膺爵禄。此乃阿弥陀佛惠予众生之殊恩,吾人当知恩报德。

修习念佛法门,首需明宗得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乃释迦本师于娑婆五浊恶世所得到的成佛之法。名号具足万德,义理境界冲深。今以此名号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此乃释尊同体大慈悲心之所然。阿弥陀佛名号乃法藏菩萨亲证之理境。无量光(真实智慧)、无量寿(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即是一真法界,亦即是吾人本具的性德。阿弥陀佛名号的建立,不离众生介尔一念,而西方极乐世界全体是涅槃体相用之彰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弥陀名号即是佛心,即是无上深妙禅。六字洪名之性相事理境界非凡情圣见之所能及,具足大乘圆顿佛法之奥藏秘髓,彰显十方诸佛悲愍拯济众生之妙德。置身五浊恶世的我等众生,唯赖阿弥陀佛名号度脱生死湍流。弥陀名号的体相德用,若广称述,旷劫难尽,赞莫能穷。

那么,净宗在佛的一代时教中,占据何等地位呢?众所周知,《华严经》与《法华经》乃一乘圆教。《华严经》公认为众经之王,然其归根结穴在于《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的归根结穴又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华严》与净土渊源甚深。《法华经》有偈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净宗专示持名念佛,往生彼土必得成佛。有鉴于此,蕅益大师赞云:“《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弥陀要解》)意谓《华严经》的全圆,《法华经》的纯圆,这二部大乘圆顿经典的奥藏与秘髓,皆不出此净宗念佛法门之外,证知净宗乃圆顿之教。

且《华严》与《法华》圆顿而不方便,钝根众生难以下手进修;而净土法门既圆顿又方便,只要持名念佛,即可成办道业。“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莲池大师语),意为:吾人能持名的一念,契入弥陀愿海,便可顿然超越因地菩萨三大阿僧祇劫的功行;所执持的南无阿弥陀佛片言,便可与观音势至、普贤文殊等诸大菩萨的德慧齐等,把手同行。可见净土法门方便而究竟,简单而圆顿,诚为稀有难得。一句阿弥陀佛,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乃三藏十二部之大总持法门,甚深难信,不可思议。

综上所述,净宗在佛的一代时教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教理了义乃一大藏教义之总持,其修行证果乃三乘佛法之归宿。诚如印光大师所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吾人如能深契净宗在佛教中的核心地位,便能增上念佛求生净土的信念,亦可增上以念佛法门自行化他、续佛慧命之神圣使命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把全体果觉授与薄地凡夫」是什么含义

问: 法师,阿弥陀佛把全体的果觉授与薄地凡夫,这句话...

浪费时间在世间事,那你没有做到至心信乐

临命终时,用这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来庄严这句名号,...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

才发一念,池内便生莲花一朵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约...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念佛治忧郁症

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问: 善男子善女人和男子女人有何差别? 大安法师答:...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发一个生生世世利益众生的愿

喜欢的叫贪的烦恼,不喜欢的叫嗔的烦恼。所以我们每个...

殃福追人犹影随形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行弘化。当时...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

传喜法师:事事皆有因

比如说这个人造多了恶业的,我们不知道了,但是命运当...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如何补救

问: 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印造楞严咒经书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书写、印刷、雕刻此咒,带在身上或挂在...

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法施为重

菩萨行布施度的时候,是以法施为重,以法布施为最上等...

修行人必知十要

1.修行人,戒淫心, 淫是六道轮回根。色如毒药迷心性...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