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把孩子「过继」给观音菩萨?》

圣严法师  2010/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位居士曾经问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后,为了使孩子平安幸福,一辈子无灾无厄,即“过继”给观世音菩萨,让孩子成为观音菩萨的“契子”这样做,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一种依赖的心理?’

又提到,自己怀儿子、女儿的时候,恒常持诵〈普门品〉,结果,朋友们见到自己的一双小儿女,都觉得乖巧非常,超越一般孩童,那么,是不是真与〈普门品〉、与观世音菩萨有关呢?

将孩子过继给神明作为‘契子’,以祈消灾禳福,在中国本是由风俗习惯所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过继的神只很多,济公、妈祖、土地公、关帝君……等,并不限于观世音菩萨,这份根植的民间信仰,与佛教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

〈普门品〉中的确提到,欲生智慧福德之男,则常诵观世音菩萨,即可获得圆满智慧之男。而且,是求男子得男子,求女子得女子,一样相好圆满……,因而,历来便有‘观音送子’的传说。

至于,持诵〈普门品〉是不是能够影响孩子的心性、品性?是不是具有真实的关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这自信仰所产生的深厚力量,一部分来自于自我个人,也即是‘母教’、‘胎教’的部分。因为恒常持诵〈普门品〉,系念着菩萨圣号……所以念念心心,都常与菩萨的柔美、慈悲相应;这样的心情,也自然影响了腹中的胎儿。

我个人并没有看到经典这么说:‘生了孩子,只要过继给佛、给菩萨,孩子就可顺利长大,拥有智慧、聪明、健康与长寿。’

佛经中所真实说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聪明、智慧,一个人应多念观世音菩萨,恒常薰习、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慈怀,常行种种福泽、布施、救苦救难的行为;那么,自己的心便能与菩萨恒常相应,孩子也自然能够健康、平安、智慧。它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与结果:一种是自己的‘心’,自己的‘行为’、‘意识’的力量确实影响、改变了孩子;另一则是善行感天,菩萨以及护法的善神,威德庇佑,来保护孩子,守卫孩子。

如果过继仅仅只是一个‘名分’,将孩子过继给观音,而自己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孩子天天看着父母的‘范例’,行为、心态也和父母如出一辙,一样杀盗淫妄,那么,能够真的健康、长寿、福慧吗?这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信仰,以及有问题的心态。

一类有问题的心态是:没关系!不管我做什么,菩萨都会保佑我!另一类有问题的心态则是,反正菩萨都会救我,我自己便不用做什么了!

两类心态都无涉于观世音菩萨,而源自于一种非常基层的宗教。这样基层的宗教又根源于更原始的依赖心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将依赖所有‘有作用’的神明,而不止于观世音菩萨。

有用吗?

就宗教信仰的层面讲,还是有用!之于父母,他们以为,孩子已经过继给神了,神将照顾他,心里便恍然没有牵挂;之于孩子自身,因为知道自己是神的‘契子’,自然升起信心,之于自己的安全更不恐惧。

幼年时,乡下的神庙中经常准备许多的锁片、链子或牌子,有人来‘过继’,则系上一枚,挂在胸前。乡人们很是受用,以为一己的安全,全交给神明了;但是,就一个人整体的人格而言,却是不健康、不自主的。同时,就真正的民间道德而言,失去自主的判断、自主的能力,之于自我人格的发展,将是负面的。

观音信仰,其根砥,不在于成为观音的‘契子’,甚至不止于持诵观音的圣号,更重要的是学习观世音菩萨悲济的精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达真堪布:孩子从出生开始身体就不好怎么办

问: 我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身体一直不太好。生下来时...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孩子做事马虎怎么办

勉励孩子自我砥砺自我鼓舞很重要 勿畏难,勿轻略。勿...

达真堪布:训斥孩子算不算恶口

问: 孩子不听话,训斥他,算不算恶口? 达真堪布答:...

不伤虫蚁、使虫蚁远离的妙法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 以...

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

我们看辛五,耳根圆通。这个是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一个...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圣严法师:向佛菩萨祈祷有用吗

是的,佛教深信祈祷的功能。事实上,从灵验的程度及灵...

圣严法师《忏悔》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圣严法师《做好人际关系》

问:有些人说做人比做事难。如果在职场受人冤枉,是要...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

圣严法师《利人便是利己》

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常常想到自己的利益,一定是烦恼重...

婆罗门妇害母遭自灭

昔日,有一位婆罗门,他的妻子姿容美艳,但是妇德不佳...

以肉来行孝乃无知之人之作为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父吃肉...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

台湾医生30年淋巴癌自救成功:纯素和运动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