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德光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看待「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

社会上很多人看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常常抱怨说:“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现在根本没有正义可言,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理论嗤之以鼻,觉得都是迷信之说。甚至有些比较偏激的人说:“佛教都是迷信,如果真的有因果报应,为什么佛祖不能让坏人做了坏事立马就得到恶报,好人做了好事立即得到善报呢?这样善恶分明多好啊!”这种说法是对佛教因果业力理论的一种不了解。其实佛教从来没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种说法会一下子接受不了,难道这些年来信奉的善恶终有报的理论不对吗?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业”。所谓业者,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简单的说,业就是一种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造作”,分为三种:善、恶和无记。普光述《俱舍记》卷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造作,名为意业。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

《分别善恶报应经》云:“若修善业感可爱果,若造恶业感非爱果;若远离此善不善业,爱非爱果终不可得。”善业,可得可爱果,能拔济众生苦,故名为善;恶业,能招非可爱果,损有情,故名为恶;无记业,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非善非恶故名无记。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其实佛教的因果报应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那么这个乐报和苦报到底如何区分呢?乐报就是感得身心于顺情之境,而受安逸之乐的感受;苦报就是感得相违境相,逼迫身心之苦受。换句通俗点的话说,乐报就是身心安乐,没有烦恼;苦报就是烦恼重重,身心痛苦,备受煎熬。

善报——乐报;恶报——苦报,不要小瞧这一字之差,其中的内涵却有本质的区别。善和恶是没有清晰的界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恶观,这种所谓的善恶观都带有强烈的“我”的烙印。同样一件事情对某些人来说是“善”的,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是“恶”的,比如公司出台一条新规定:以后取消基本工资,薪酬完全按照业绩发放。这个结果对于那些能力很强的员工来说,是“善”的,多劳多得,可以多赚钱,而对待那些平时混日子的员工来说老板这样规定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再或者说,某个实权部门的副职,后来升到另外一个清水衙门当了正职,看似是升官了,其实手中权力小了。对于权力欲望重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打击,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清闲的人来说,加薪升职少操心,何乐而不为呢?凡夫都有我执,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不能绝对的以善恶来论果报,但是也正因为凡夫有我执,所以善恶的果报从“我”的角度出发去感乐受和苦受才更能体现因果的公平性。行善就会得可爱果,乐受;作恶就会得非可爱果,苦受,这才是佛教的因果理论。

至于为什么不是做了善恶事立即感得乐苦果也非常好解释,佛在《优婆塞戒经》中阐述地很明白:“是业四种: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四者无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业有四种:一是现世造业现世受报;二是造业后次生受报;三是次生以后受报;四是无报,如无记等业即无报。业力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就好像种子长成植物需要时间一样,草本植物一年就能开花结果,而木本植物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

只有正确的理解和看待佛教的因果理论才能更好的学佛修行,所以对于不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要妄下结论,要弄清楚想明白再说,否则犯了口业,日后定会感受苦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过去无悔,现在无怨,将来无忧

来来回回总是与人说命运的问题,这是因为人人都很关心...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仑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参禅的先决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佛陀背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行善后为何家里常有不好的事情

问: 为何行善,家里却常有不好的事情,请问杀生真的...

占寺院或僧众的便宜,这个千万要不得

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

以生死大事为急

省庵祖师曾经写一封信给茅静远居士,师对茅静远居士这...

在家居士修学佛法的必备资粮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

办公室里的春秋

办公室里的春秋 芳兰只为因香折, 良木多从被直摧。 独...

大安法师:只拜西方三圣就行吗

问: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圣外,还有药师佛和地藏菩萨...

四摄法在弘法中的运用

第一是布施 1、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建立...

生活中怎样做到闻思修并行

问: 在当下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闻思修并行? 希阿荣...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如何放下烦恼

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清明节如何为亡者超度

我们的大多数祖先在世时和临终时没有得到佛法的利益,...

惟贤长老《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