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2014/0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旦境界现前,作功课的清净心便不现前,逢好东西就贪恋;不如己意就生气;做点好事牢记在心,生怕忘了这份“功德”;受人称赞就自以为是;偶尔清净片刻,便很满足地享受那份“清福”;如此念念不停,念念都在六道轮回里打转。不知转了多久,才回过神来,赶紧把飞到虚空中的“南无阿弥陀佛”拉回来。一天中,究竟有多少时间是跟西方相应呢?我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信发于心,不在口。发愿在心,不在口。持名也是持在心,不在口喊。诚于中,自然行之外。心行虽不能完全与佛相应,也断不至于大相违背,乃至可以不守戒,不必断恶修善。如此说来,佛陀不在王宫成佛,示现出家苦行。末世凡夫反能在五欲中圆融无碍,自在成就。此种论调于理说不通,于事行不通。如果有人不治习气,贪恋五欲,以为单靠口喊一句佛号,便是一向专念,可以往生在握,如此事事无碍——能吃好、喝好、玩好,同时专心念佛。最终恐怕只是自欺而已。

净土法门不劳断证,但凭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便可仗佛力往生西方,永断生死,一生成佛。对末法根器陋劣的众生,这真是不可思议的大便宜法门。所以净土一法无人能问,唯有佛自说,唯有佛来赞叹劝导流通。但再大的便宜也不出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仗佛力也要靠众生的信愿来仗,阿弥陀佛无感不能有应。众生用信愿力感,佛用誓愿力应,如此才感应道交。否则,佛是佛,众生是众生。先得要是心作佛,才能证是心是佛。

佛大慈大悲,不舍众生,并非鼓励我们放纵习气,懈怠懒散。佛恒顺众生,愿生者必生,不愿生必不得生。众生如不回头,仍然念念贪恋这个世间,不发决烈心克治旧习,无论嘴上怎样喊,根本心上就是不想往生。既无愿,佛何能强拉硬拽众生到西方去?倘如有此理,娑婆就不会有众生仍在沉沦了。非是佛不度众生,是众生不愿去啊!佛也不能奈何,

真愿假愿不用告人,自己知道,佛菩萨知道。信是露水信,愿是皮毛愿,行是游戏行,如此“修行”,结果不外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极乐依然在十万亿佛土外,娑婆轮回的的凿凿就在眼前。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临命终时如何收场都是自作自受,耍不得赖的。“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于此纲宗有疑谤者,非痴即狂!

吾辈幸有宿世善根,得遇佛法,得遇净土法门,得遇印祖等净土祖师遗教,不敢仍旧不知好歹,唯有一条路,就是努力治习,忏悔念佛,巩固信愿,以我之诚感佛之大慈,仰赖佛力命终往生西方。既是哭着来到这个苦世间,总要笑着离开才好。往生西方才是究竟的离苦得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 第一,要守我们的...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一般中国人都知道两句诗:日照香炉生...

念佛真能治病吗

念佛真能治病吗?很多人对念佛能治病产生了有些疑问,...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你的贪嗔痴多久能平复

你忽然遇上很大的刺激,心中很烦很气,你看看这个气多...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

修行人着魔的主要现象

一、共修时的魔事 修行人发生魔事时会有那些现象出现呢...

持戒近善、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僧不二将投师受戒。菩萨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饮食为止饥渴,莫贪图美味佳肴

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衣取蔽形,莫贪齐整;食取...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光孝寺: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位於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

三种晚餐天天吃等于自杀

一、禁晚餐吃太多:晚餐早吃少患结石 晚餐早吃是医学...

常思无常,精进修持

宇宙间的一切物质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 山河大...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观音菩萨为何会示现成面然鬼王

《梵网经菩萨戒本》说:人命无常,过于山水,壮色不停...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自杀的人一定是愚痴糊涂人

自杀的人一定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是无明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素质

诸位老师,我们想想什么样的孩子才有素质?从哪里看?...

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佛经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暇满人身又闻如来...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