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真正的生与死

学诚法师  2014/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正的生与死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生命从诞生之初便不停地奔向死亡的终点,在哲学家那里,它成为“向死而生”的人生观;而对大部分凡俗之辈来说,谈死乃至碰见办丧事的人家,都是一件晦气的事情,于是便有了说真话者的被打。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自古以来,在有限的生命观背景下,大部分人及时攫取,及时行乐,常听说“死了拉倒”、“死了算”,所有的生命规划、生活追求,都是以死亡为截止日期,这张生命的支票在心脏停跳的那一刻便宣告了“过期作废”。

也有一少部分所谓有思想的人,不甘于死的幻灭,力图有所作为,企图超越现实,却因为智慧的不足或因缘的不具,最终碰壁、绝望。又有极少数人,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找到无限的生命价值,在所有意义都会随死亡而逝的生命洪流中发现一叶永恒的扁舟,以此承载理想、救度心灵——“道德”和“信仰”,便是镌刻在这些人精神坐标上的铭言。

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于是有人推论,孔子乃至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关注死亡的习惯,中国是一个过度现实的民族。然而,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圣人的原意?探讨死亡是为了彰显活着的意义,一个不了解生活、不认识生命的人,死与活又有多大的区别?用佛法的眼光看生命,人生的时空背景不再是偶然而生、戛然而止的荒凉戏剧,而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每一天,都是发挥创造力的一天;每一生,都是尽情彰显生命潜能的自我发现过程。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和拥有外在的目标,反过来说,当外在目标丧失的时候,也并不代表我们生命本身的分崩离析。人生的价值在于觉悟,只有觉悟的人生才能彰显生命潜藏的奥秘。死亡不是生命的结局,而是无限生命中的一个小小瞬间;死亡更不是生命的答案,它是推动我们继续前行、探索生命真相的旅行驿站。真实而完整的人生便是包含了生与死的不息过程,在圣者、佛菩萨的眼中,生与死等量齐观,无限的生死只落实到当下一念间——觉与迷,才是真正的生与死。

禅者以一念不觉为死人,大乘菩萨以一念忘失菩提心为堕落,即使一般凡夫,也在用自己的一念造就着天堂和地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在娑婆打滚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难

有了信心以后要发愿,净土的愿是二个:第一个厌离娑婆...

轮回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的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学佛的第一步是生...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

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之愿

原文: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

印祖云:佛堂日课,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

佛法对治玻璃心

有些人觉得学佛很可怕,要严肃得像木乃伊一样,对很多...

【推荐】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印光大师: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人生的短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随着时光的流逝,此时我终于感受...

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

慈学长老尼:出生与出家之难

出生难 我的名字叫慈学,是出家的时候师父赐的。俗名林...

【东林原创漫画】夫妇间的解怨妙法

【东林原创漫画】夫妇间的解怨妙法...

现在就是这样

现在这个世代确实是末法时代,活佛喜欢有钱的弟子;有...

佛说决定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独精舍,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