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徐恒志  2014/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有智,遇事不太冲动,避免与人争斗。所谓‘血气未充、戒之在色,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实可从静坐体得其好处。

以佛法说,佛教有经律论三藏,旨在戒定慧三学,而三学尤以定学为中心,定水不波,妄浪平息,智体澄清,见理分明,则是非明辨,邪正判然,由正思而趣向于正行。儒书有“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与静坐之理亦近。

以个人经验说,年少体病,随侍虚公,常嘱静坐,惜为经书文字所累,甚少习禅;间或习之,又无恒心,得益不多。近十年来,常有静坐,反觉精神较佳,体重亦比前增重加肥,是亦证明习禅之好处。

佛法为一可以实验之学问,虽诵经念佛等皆为实验方法之一,而莫如禅定为重要,如今日之欧美国人之学佛,一以佛法提倡慈悲和平,为厌战争者所追慕,一以佛法之道理可从禅定中实验到。尤以美国人好奇,趋之者更多。如今美国各高等学府多有佛学研究会,多数是重于修禅定的。

习禅的方法

一、调饮食:人身需饮食生命始得活动,犹如机器需加油加煤才能转动。饮食咀嚼,和津液混入胃中消化成糜,转入小肠化为乳状的滋养,人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故饮食与生命极有关系。但食物不可过多,过多则胃肠消化不尽,不能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若食太少,营养不够,体弱力衰,静坐亦难致果。此于古语“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可省之。

二、调睡眠:人之工作,不论劳心劳力,皆须适当休息时间,始能恢复精神,睡眠即最长时间之休息。常入睡眠以八小时为合度:睡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宜静坐;睡过少则体力未复,精神恍惚,亦不宜静坐。故须睡眠有节制,神志保持清明,静坐方易生效。又睡前醒后,皆可起坐,起坐如觉得不够精神,中夜坐后仍可再睡一下。

三、调身:一于坐前,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保持宁静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境粗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二人坐时在床在凳,须宽衣解带,(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或把两小腿向后交叉于两股之下、或双腿下垂足贴于地(后二者为年老无法盘腿而设);次要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丹田,轻放腿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颈正、鼻与脐如垂直线始对,不低不昂;开口吐腹中积气三口,把舌头抵上额,由口鼻徐徐吸人清气三次至七次,唇齿相着,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先半小时渐次增至一二小时)。

坐后,应用口吐气十数次,令身热外散,然后慢摇身体肩颈,徐舒手脚;再以两大拇指背擦热来擦两眼皮,开眼再擦鼻两侧,再以双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以至偏抚头部及胸腹手腿至足心而止。又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待汗干,然后随意动作,此为坐后调身之方法。

四、调息:鼻中气体出入名呼吸,一呼一吸为息。静坐人手最要工夫在调息。呼吸有四种:A、喉头呼吸:通常人不知卫生,呼吸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B、胸式呼吸:此较前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学生体操的呼吸运动,能做到此地步,但仍不算调息。C、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但学者须注意呼吸丝毫不可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相。D、全体呼吸:此为年久静坐功深,呼吸细,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若无所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乃达调息之极功,可人深定,如鸟巢禅师之类。

五、调心: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吾人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中国小说西游记,写出一个马骝精孙悟空,横行无忌,大闹天宫,难以调伏。唯唐僧能伏而使用,其主题实写唐僧之修养功深,能束心猿意马,实无孙悟空其人也。

吾人静坐,可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深,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于小腹间,徐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魔,皆难得人,则如修般若空者不见其身,或如观“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莫不获得定功。

所说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可并用,不为文字所泥而意会之也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

海涛法师《供花的利益与功德》

一、在佛前以虔诚的心奉上新鲜花束,有许多功德: 1...

《大悲咒》的九种世间利益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第一、不受恶死:若诸人天诵持大悲...

【推荐】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问: 放生要念什么佛号? 海涛法师答: 放生除了念七...

供养的三大利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对于修学来说,主要起到有...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大家一定要坚信一点,这个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达照法师:禅观内省

觉悟有三种觉:第一是自觉、第二是觉他、第三觉行圆满...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

修行人要少欲知足,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个住处就行...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

济群法师:积极与消极

1、积极与消极的表现 积极与消极是我们应对某件事的态...

惰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惰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懒惰会摧毁我们的意志,浪费...

惭愧为入道之初步

原文: 当生大感激,生大惭愧。惭愧心生,邪僻心灭。惭...

造佛像的缘起与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

超越血癌的博士

我有一位同学,现在是美国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国际上...

发心与发愿是一回事吗

发心也就是发愿,只是愿更为强烈与坚决,更具有目标性...

念佛时出现心魔该如何处理

问: 师父曾经碰过一个问题,可是后来在光碟里面没有...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大悲咒与小悲咒

师正在诵读一本书的时候,走进一个孩子。 师父,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