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净界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收摄六根,调伏爱取

这个声闻法这一块我们讲过,我们只用声闻的一部分的概念,我们不完全在声闻法当中,我们是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从净土宗,我们注意三个东西,请大家看八十六面,八十六面有三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受、爱、取。净土宗的人,你看看祖师的建议,最好把果报放弃,前面的什么识、名色、六入、触这种现成的果报,不管你快乐也好,痛苦也好,你最好把它放下,福报越大有时候变成障碍,但你要是放下,它变成增上缘。

所以净土宗的角度,先把前面东西放下,专心处理三件事情。第一个,你的感受,因为整个临终的时候,其实来自于你的爱,思想,你的思想是往哪里跑的,但这个思想受到感受的牵动,你的思想一定受到六根的牵动,才有这种想法。

所以你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你的六根慢慢收了。都摄六根,我们不敢说做到净念相继,但是你起码这个六根,不要再向外接收太多讯息。往生所有的力量,都是透过佛法修学的,我告诉大家,日常生活给你的讯息,对往生都没有帮助,人我是非而已。

所以你最好是要把六根门头这个门慢慢关掉,加上一个小窗户就好了。你没有完全关掉,你还要工作的,是吧,还要面对你的定位吧,关得越小越好,没有必要的事情少管。这个就是先把感受收摄一下,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分心,生命有限,精神体力有限,你把这个受一收摄,你的思想就单纯化了,这是个源头嘛。

所以为什么思惟苦谛,为什么观受是苦,因为就是用这个苦,要来刺激这个感受,你喜欢攀缘,你得到什么,我们无量劫来,我们的感受到处活动,我们得到什么?诸位,我们得到轮回的果报,我们真的快乐吗,未必。你的快乐来自于善业,不是来自于攀缘,该是你的快乐,你一点都不会少掉的。你说,诶,我都摄六根,我福报这样大,我不是很吃亏吗,不会的,你会有更殊胜的快乐,更精致的快乐,那个是不必透过感受的,是透过你心里的法喜。

所以净土宗,如果你有志于往生,到晚年,你一定要把六根关掉,慢慢关掉。你不要再接触那外境的剌激了,不要再跟外界的业力接触了,因为业力给你的快乐让你贪爱,业力给你痛苦,让你心理不平衡,对你都没有好处。你把六根关掉,业力对你冲击降到最低了,这是刚开始就从源头下手,把六根门头慢慢关掉。第二个,调伏你的执着,因为你的思想问题不大,但是你思想跟执着结合,这个就糟糕了,这一块呢,从小乘的角度是把取完全断灭,他用无常观、无我,他把执着完全破坏掉了,破我执。

佛法不这样做,佛法是疏导,我们是把执着,把它疏导成一种往生的愿力。这个水你弄得不好,叫做黄河泛滥成灾,你水加以疏导它是灌溉良田。注意,大乘佛法是转识成智,它不堕断灭,因为你把你所有的执着都断掉了,没有错,你把生死业力的力量断掉了,但是你一个严重的后果,叫做错损菩提,你的菩提心也没有了。

大乘佛法是有所追求的,追求无上的菩提,追求西方的净土。所以你这个取是引导,透过你的思想去引导你这个取,叫欣求极乐。所以其实整个修行的重点,在十二因缘当中只有三个重点,就是感受,思想跟执着。但这个思想是关键了,你透过思想向外调伏感受,透过你如理的思惟的思想,去改变你的执着,从对娑婆世界的执着,改成对净土的执着。

净土宗的执着是好的执着,我们一般不叫执着,叫做发愿。其实就是执着,体性完全一样,但是我们不安立这个执着这个名称,叫做发起菩提心,发起往生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这个就是取,它本质就是取。

所以你整个修行就是,如果我们就声闻法的角度来说,思惟苦谛,调伏爱取,我们取这一块。所以人天乘是调伏罪业,让我们临终无障碍,声闻法,二乘法是调伏爱取,让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业力,降到最低,让我们在临终内心的干扰降到最低,你不能够把生死的业力,刺激得很重,然后再跟它拼往生,你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人这样做,而且你也拼不过它。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虽然心中有很多地雷,他可以闪过地雷,我可以不碰触,我没办法把你对治,我闪过总可以吧。那怎么闪过地雷呢,就是不要刺激它。我们虽然在心中还有很多的罪业,还有生死业力没有得果报,你临终不要去碰触它,没有事的,到了净土再来处理这一块。

所以在整个二乘法当中,整个修行就只有会归到两个字,一个思惟苦谛,收摄你的六根,一个就是调伏爱取,就做两件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西方的三种障碍

问: 对阿弥陀佛生信的障碍是哪三种?为何称它们是障...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经常做很多梦,如何念佛才能安眠

问: 法师,经常做很多梦,是不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妄念太...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大安法师: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

量大福大,别跟对方计较

坦白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句话哪有这么好做?说难...

这里不是我们的久留之地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

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

一毛钱的慈悲

曲吉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高贵的女人。 一篇文章中写道:...

朱斐:与大学生谈如何学佛

今天,欣逢贵社(指普觉学社)第二届第二次社员大会,...

念佛不得力的标准是什么

问: 念佛大部分时间还是不得力,因为工作原因,平时...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

「五福临门」的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宣化上人:善恶不离一念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