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星云大师  2012/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

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一个人如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衣冠不整、谈吐庸俗,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礼仪。因此,佛门中的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就是从行立坐卧来训练威仪。现代的礼仪规范,范围可扩大为生活六威仪: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须合理;视听如教,必须受益;思想如水,必须清净。

此外,《沙弥律仪》中也有关于生活礼仪的规定:

一、事师:不直呼法师名号,不议论僧团是非,非时非地不拜,不宜走在师前,不宜站在师的上首,不应与师辩解。

二、入众:不争先恐后,不争坐处,不于座上遥相呼笑;不奔跑跳跃,不比手画脚,不私下耳语;众中有失仪者,当隐恶扬善。呵欠当以衣袖掩口。

三、起居:洗面当惜福,不浪费用水,不得喷水溅人;漱口时,不得讲话;如厕时,亦应静默;不可人前高声,随地涕唾。

四、共处:不因小事争执,若大事难忍者,亦须心平气和,以理辩论。初见应该微笑问好,年幼年长问好,皆应以礼相待,要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要把欢喜带给别人。

五、饮食:不含食语,不嚼食有声,挑牙宜以袖掩口;行食未至,不生恼怒;不捡粗细,饮食时没有喜恶之分;不以舌舐食等。

六、礼佛:佛前中央是住持位,不宜礼拜;有人礼佛,不从其前经过;手持经像,可举示眉间,以为作礼;礼拜大德外,应对佛作礼。

七、听法:仪容端庄,坐必严正,不得乱语,谛闻审思,如说修行。

八、眠卧:不共邻单说话动众;有人睡,不得打物作响,高声语笑;不得无故进入他房。

今日佛教徒的活动范围比以往更为扩大,人际往来随之日益频繁,生活的礼仪规范也就愈形重要。兹略分六类说明如下:

一、正式参访寺院的礼仪:参访寺院时,应先电话通知,或书信函,提早连络,衣著不宜过分暴露。进入佛寺应先至大殿礼佛,保持肃静。注意威仪,不勾肩搭背,不高声谈笑,不随意躺卧。不可携带荤食入寺,不抽烟、喝酒,或嚼槟榔。

二、家庭佛堂的礼仪:佛像应安置在室内宁静整洁、光线充足之处。佛堂不可借作扶乩问卜之用。课诵以不干扰家人及邻居为要。佛像、经书不得随意丢弃、污损。

三、接待共处的礼仪:佛教徒在道场中多以合掌微笑、称念「阿弥陀佛」为相见礼仪。彼此见面时,宜依对方身份,给予适当称谓,例如:对出家众称法师、师父、大师、和尚等;对在家信众称师兄、师姐、居士、菩萨、师姑、教士等。说话时要诚恳谦和,注视对方,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多说好话,给人信心、方便,予人慈悲亲和的感觉。

四、婚丧喜庆的礼仪:婚丧喜庆以简单隆重、不铺张浪费、不迷信执著看风水、时辰,应该知道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凡遇亲朋好友的婚丧喜庆,应当互相帮助。赠礼则应以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为考量,如佛书、念珠等。

五、衣服饮食的礼仪:在佛门中,穿衣吃饭都是修行。佛教徒应注重衣著的整洁、庄重,配合季节、场合穿著,予人健康、大方的印象。饮食的礼仪则着重在正意受食,即食前供养与观想,如称念佛光人四句偈或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

六、集众会议的礼仪:民-主时代,凡事多透过会议来达成共识,佛教向来注重民意,主张透过会议的人我交流,凝聚共同认知,开拓眼界,提升会议的质量。参加会议时,应尊重会议程序,秉持「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的态度,坦陈己见,包容异己,表现民主的风范。

其它的生活礼仪还包括:电话的礼仪、宴客的礼仪、探病的礼仪、访友的礼仪、居家的礼仪、书信的礼仪、乘车的礼仪、旅游的礼仪、求法的礼仪、参访的礼仪、殿堂的礼仪、共处的礼仪、行坐的礼仪、进退的礼仪、问答的礼仪、宴会的礼仪等等,已另撰文成书。

培养正确的生活礼仪,必须先建立良好的生活观念,才能透过身语意三业之清净,达到身心合一的如法行仪。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现今流行神通度人,是否符合正法

问: 现在社会上有人流行用神通度人,这种做法符合正...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十大菩萨名号隐含的义理

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表智,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

法闻法师《授三皈依大意》

一、什么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说就是佛祖认识生命本身...

不懂取舍因果,信佛又能怎样

人们从生下来,除非有佛教信仰,很少有人会告诉你,杀...

皈依后不能避免杀生应怎么办

问: 我想皈依,但家人不信佛,我给家人做饭的时候不...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星云大师:培养耐力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种力量。你看,飞鸽传书需要耐...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星云大师《佛教的净土思想》

第一篇 五乘共法的净土─兜率净土 壹前言 净土思想并...

宣化上人:要修无相的功德

在禅堂里是选佛的地方,是种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谓若人...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

对来生没有计划,生命就不知道怎么活

修行除了要注意眼前的因缘,更要注意未来的因缘,就是...

如何受持读诵大乘经典与一心称名的关系

问: 上品上生应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净土法门者,应...

城市生活对修行是否存在有害的一面

问: 繁华城市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一种舒适和便利。...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

宣化上人:学佛法要守本分

你们上台说法时,不要抬出「上人」如何如何,我最不喜...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火里莲花,女中丈夫

【女人但当笃修净业,专持佛号。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